5斤东北圆糯米,淘洗干净,泡一夜(大约8小时;第二次,糯米泡了6小时,也泡透了)。 10斤米,分两次做,计划给Sophie带一些。
圆粒的,比较粘。 小时候亲戚家种的都是老品种,长粒糯米,很粘糯。
第二天早上,吸饱水的米一捏就碎了。
捞出来沥水。
入锅(蒸的时间长,锅里水一定要多一些),米中间戳些洞容易蒸透。上汽后大火蒸40分钟。
压个盖子,微压,蒸的更透。
蒸熟,关火,焖5分钟,起锅,摊晾,阴干。 家里没有晒米的竹匾,用了最大的竹菜板摊着,稍凉,转纱窗晾开。
蒸米晶莹剔透,一粒粒的。
5斤米,刚好一纱窗。 周六,大晴天,阳台里面晾晒干净些。
周日,小雨。 早起,糯米翻动一遍,搓搓,捏捏;再用大漏勺筛一遍。 散开的米粒单独晾,干的更快 。
每天翻、搓、捏——把米团打散成一粒粒的——稍干一些就搓捏一遍,需要好多遍。 每天晚饭后,没事,搓捏一遍,过筛一遍,米粒分类摊晾。
这是第一天刚蒸熟的米。
水分大的糯米,很有“饭团”感。
这是第二天筛过一遍的米,最上面一层纱窗晾着已经散开的米粒。 旁边晒些胡萝卜、青皮萝卜——都是准备Sophie回来过年的。
散开的米粒。 还不太干,已经呈透明状了。
大筛漏。
2天以后 ,一半是米粒了。
第5天。基本好了。 一直都是阴雨天
周末,雪后初晴。 小竹匾的粗粒做了玉米香肠。期待。
冬至,紫苏炒米。 一直雨雪天,阴米不是很干,蓬松感稍欠缺一点。 不过很香,比乡间亲戚送的更好吃。
全部晒干 粗粒煮了一次粥,很糯,没任何影响,懒得搓了,有大半桶。 留一瓶给Sophie带回英国。 大瓶的,等她回来,我们一起分享。
1、糯米泡透——能捏成粉碎为标准。 2、蒸熟就好,不能加水煮饭——否则米饭太湿粘成一团,晾不成米粒。 3、捏搓米团用力要“巧”,松紧适宜,否则把未干的糯米捏成一团,毁了米,不成粒。 4、阴米干透,耐保存,吃一年没问题。 5、阴米一般直接食用,注意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