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菜因为太家常太简单,所以决定先上成品图。最标准的是皮脆肉嫩,鸡肉完全熟透但鸡骨带血(颜色红但没有血水流出),这只稍微着急了一点
这只就比较淡定,但是一样不变的是黄灿灿的鸡皮。而且上桌的一定的有头有尾,鸡头和鸡屁股都要保留的
做白切鸡最好的就是土鸡,农村散养的那种。在农村会比较喜欢用大扇鸡做白切鸡,这样做出来的鸡肉厚皮脆,但是家里嫌扇鸡太大,家里人少一次吃不完,所以主要都是选3斤以内的小母鸡。
做白切鸡最好的就是新鲜宰杀的土鸡,冷冻鸡和冰鲜鸡都会失去了一些鲜味。处理好的鸡要将鸡脚拗到鸡肚子里。
然后在鸡肚子里涂抹4茶匙盐、3-4片姜片,2-3根捆扎在一起的香葱
取一个比较深的锅,加水后要能完全没过整只鸡的高度。水大火烧开后,提着鸡头鸡脖子,将整只鸡垂直放入锅里5-10秒后提起,静置同等时间后放入锅里,这样的动作重复三次(浸三次,提起三次),也就是所谓的三提三放,目的是让鸡的腹腔和表皮的温度一致,受热均匀,整个过程保持全程大火。然后用鸡翅夹住鸡脖子,将整只鸡放入还在烧开的锅里,大火煮2分钟,然后关火加盖焖半小时。
上图说的用鸡翅夹住鸡脖子大概就是这样。锅和鸡肉的大小有差异,所以浸泡的半小时仅供参考,不确定的可以用筷子搓一下鸡腿内侧,没有血水渗出就说明鸡肉熟了,煮好的白切鸡不能马上斩件,否则会因为鸡肉太热,斩件的时候鸡肉不完整的情况。
如果将煮好的鸡肉捞起来浸泡冰水(注意是冰水),这样骤冷之下鸡皮和鸡肉之间快速回缩,会出现透明啫喱状的果冻胶质。但是过年一般天气都比较冷,所以都不额外做这个操作。
配沙姜是广东那边的吃法,在南宁吃白切鸡可以完全不用任何蘸料,因为煮的时候已经在鸡肚子里抹盐了,这样更能吃到鸡肉本身的味道。喜欢吃重味道一点的,会额外做一个蘸料碟(图片右上角那一小碗),就是爆香姜末和葱青,然后加适量的盐、蚝油、酱油调味,倒入适量的煮鸡的汤汁烧开,起锅前再加葱青和香菜就好了
也有些家里喜欢将蘸料淋到白切鸡上,除了可以少洗一些蘸料碗,可能更多的是让白切鸡蘸取更多的酱汁。但无论怎么样,皮脆肉嫩是白切鸡的标准,只要鸡够好,火候没有太大的偏差,这个菜一定会成功。
1、从烹调角度来说,这基本上是最简单最容易的菜,零厨艺的也会做; 2、因为太家常,所以步骤图比较少,就类似于炒青菜不会再拍步骤图一样。 3、做白切鸡的关键是鸡肉本身要够靓,饲料鸡、太肥的皮下脂肪太多的鸡都不行,冷冻鸡就算了,做酱油鸡或者炒鸡更好。 4、锅子的深度、水量、鸡的大小都会影响烹调的时间,水深鸡小就煮短一些,反之就要延长,还是要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