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PP打开
疏肝健脾 | 白术佛手汤的做法

疏肝健脾 | 白术佛手汤

1186人浏览 60人收藏 0人做过
APP中查看更多做法
一善食养-姬灵
疏肝+健脾, 肝脾调和安抚躁动的肝气! 草长莺飞,花红柳绿, 大地换上了新衣,春色正撩人。 《素问》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 所以,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 人体的肝气也最为旺盛, 我们尤其要注意疏肝、养肝。 那么对于小朋友来说, 春季肝气的躁动最容易影响情绪, 有时候孩子会变得没有耐心, 很爱发脾气, 要么就是焦虑, 因为开学了, 大家又在暗暗比成绩,拼才艺, 所以这压力一下子上来了, 每天都抑郁寡欢的,上学也不开心。 肝主疏泄, 孩子情绪不好,肝气郁结, 那么气血运行也会受到阻碍, 身体气机不通畅, 后续的疾病就容易接踵而来, 所以,春天是儿童肝气不舒爆发的高峰期, 家长们要细心观察孩子情绪的异常, 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风景正好, 多带孩子出去玩, 保持心情愉快, 这也是疏调肝气的一种方式。 而通过饮食来养肝呢, 我们都知道青色入肝, 所以我们可以吃些青绿色的蔬菜。 还有“减酸增甘”的原则, 少吃酸味,以免抑制肝气的疏泄。 但是,单从养肝的食物入手还不够, 脾胃那边我们也要照顾到, 肝脾调和才是疏肝理气的正确打开方式。 脾属土,肝属木, 肝气生发太过,会克制脾气, 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之功, 所以孩子会变得胃口差,不爱吃饭, 这是肝木横逆克制脾土导致的。 此时,通过调补脾胃,补脾益气, 可以克制肝气旺盛, 这叫补土以制木。 所以,养肝与健脾不能分家, 补脾也对调节情绪有帮助。 那么肝脾调和,我们要用到什么呢? 来看看姬灵的这道白术佛手汤。

用料

疏肝健脾 | 白术佛手汤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①炒白术、茯苓提前浸泡2小时; ②猪脊骨汆水,撇浮沫,捞出备用; ③所有食材倒入锅中,大火烧开转小火炖1.5小时; ④出锅前加点盐调味即可。

步骤 2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佛手又称佛手柑、佛手香橼, 色泽金黄,香气浓郁, 顶端分裂如拳,或张开如佛指, 故又称五指柑。 佛手性温,味辛苦酸, 归肝、脾、胃、肺经, 能够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 《滇南本草》载佛手柑:“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本草再新》亦载佛手:“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疬。” 佛手清香,这种香味被中医称为“辛香”, 辛味能散能行,所以说佛手能够理气舒肝。 而佛手又能入胃,可健运中土之气, 所以也能缓解气滞不疏的胃部不适问题。

步骤 3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白术,“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能够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而炒制后的白术偏向于燥湿健脾, 焦香之气醒脾健脾, 能够增强脾气,改善食欲。

步骤 4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茯苓味甘、淡,性平, 其中甘补土、健脾祛湿, 淡能利窍,其气味俱薄而升浮, 可生津上行,又复下降,可导浊下行。 因此,茯苓为淡渗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之要药。

步骤 5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怀山药味甘,性平, 能够健脾、补肺、固肾、益精。

步骤 6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 能够辛行温通、健脾和中,调和气机。

疏肝健脾 | 白术佛手汤的小贴士

如此搭配, 可见这道汤健脾化湿,疏肝理气, 而且此汤性质平和,比较适合给儿童饮用, 如果春季怕孩子的肝闹事, 那就煲上这一碗汤,好好安抚一下肝脾, 帮孩子找回平和心境。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金匮要略》中早已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所以,春季养肝不能忘了健脾, 今日的这个知识点大家要记牢哦。

菜谱创建时间:2024-03-31 21:16:16
打开App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