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洗净浸泡一晚上,水多些。
看机器的容量分次打磨黄豆,加热水打(如果嫌烧水麻烦,可以直接用水龙头的热水,关于水量,尽可能的少,只要不折磨机器就好)尽可能打细些。
一个漏碗放在一个大碗上,用一块够大的纱布铺在漏碗里,将打磨好的黄豆倒入,先让其自动过滤豆渣,咱先继续打磨剩下的黄豆。(备注1)
如果过滤慢可以先用刮刀搅拌底部帮助过滤,水份不多的时候就可以用手抓紧纱布口尽量往下压出豆浆。
这是打磨出来的豆渣,我习惯再重新打磨一次,打磨豆渣需要的水量比打磨黄豆少,慢慢加,尽可能的少加水。如果之前就打磨很细腻了,这步可以忽略。
再次压干水分后,将大碗里的豆浆倒入锅中(如果碗不够大,满的时候就可以倒锅里)。然后开始洗豆渣,这一切都是为了尽可能的榨干黄豆...
如果觉得水烫,就用刮刀帮忙戳洗,手能承受了以后,这样压洗比较快,每次加少量水,洗充分些,大概洗3次,直到水这样的清晰度就差不多了。(布口要抓紧)
这是洗完后的豆渣,二次打磨比第一次细腻,颜色变透明。(备注2)
28寸老式高压锅,几乎满锅,表面的泡沫无碍。虚掩上锅盖(看下图),开火烧豆浆,期间可以用刮刀搅拌几次。快沸的时候多看着点,一旦沸腾不及时关火会秒溢,有沸的迹象就先转小火,一旦有往上涌的趋势就关火。关于为啥选老式高压锅,请看(备注3)
关火后盖回锅盖,封闭降温至手能承受的温度,大概70度吧(开着表面会结豆皮,不介意就开着,最后将豆皮捞出来也一样)。我这一锅冷了1个半小时....(不嫌水多的可以加水降温)
豆浆温度降到合适时开始准备盐醋。盐很难溶于醋,我先用少量开水(80g)化盐,再加入40冷开水降温。(水多点少点的问题不大,也可以不加冷开水,放一会儿自然降温)。降到差不多体温或者冷透时,加入白醋(水太烫会挥发醋的酸性)
用刮刀慢慢搅拌豆浆,同时慢慢倒入盐醋,倒完继续慢慢搅拌一会儿。
直到看到豆花花。这时可以停止搅拌,静置一边。
准备豆腐盒。如果没有,找个下面带洞,上面带盖能压到底的盒子,塑料的也行。铺上最后能覆盖表面的棉布(我就是之前的那块)
倒入高压锅里的豆浆,我这盒子容量大,刚刚好满盒。一般情况下,盒子没那么大,那么高压锅最后静置时间长一些,让豆花沉淀下去,上面显出清水的时候,小心的用大汤勺舀出,这样可以减少倒入盒子的水分。或者先倒入一部分,用刮刀搅拌底部来帮助水分的排出,然后再继续倒入。
包好表面。
盖上盖子。上面压一重物。(压的重量和排水时间成正比,压的重排的快,时间越长豆腐越扎实)。比如压一个3升的水,可能需要1-2小时,一般早上做好压到中午吃。随着盖子的不断下降,期间最好能打开1-2次,整理包裹的棉布,使之紧实。(备注4)
用手碰触表面,觉得硬实了就可以取出。300g黄豆我做了800g左右的豆腐,所以黄豆一定要磨细,豆渣一定要洗净。
这是豆腐细腻的切面组织。接下来你想咋整就咋整。量多时我一般分三份:形状最好的拿来煎;一部分切成小方块,下油锅炸成豆腐泡;边角料拿来做豆腐丸。
这是没有木头盒子之前自制的一个塑料盒子,底下凿几个洞,盖子剪边能贴合内壁。
煎的豆腐,因为带点咸味,直接吃就很有味道。
边角料制作的豆腐丸子,里头只加了一丁点淀粉(可以不加),所以丸子很嫩,蒸时外头裹一层干淀粉,所以色泽光亮!
豆腐干是在豆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制成的。豆腐切厚块,分别用小棉布包裹,整齐贴缝的码回盒子里,用重力压制。其实就是更紧实的豆腐块,然后再进行各项处理。
豆腐切四方块,入油锅小火慢炸,油要多些,炸时不断翻面,颜色金黄即可。
这是我用于过滤的大碗和漏碗。合适的工具是很好的助手。
1,碗一定要深一点,不然没地方装过滤的豆浆,我用的是厨师机的大铁碗,漏网有耳朵,架上头刚好。 2,到此豆渣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可以直接扔了或者做为某种吃食的材料,我一般会做些豆渣饼,链接:https://www.xiachufang.com/recipe/103813342/ 3,试过很多锅,如果不勤快的搅拌很容易糊底,只有这老式高压锅,搅拌不多也一点不糊底,估计是铝制的原因,新式不锈钢的不行,会糊的一塌糊涂。 4,我是晚上做好压过夜的,所以只用了一小壶水。过夜排水时间长,能使豆腐更紧实,但期间无法整理棉布,会让成品变丑。可以刚开始用重一些的压,在睡前整理一次。 5,豆腐压实一些不容易碎,切块坚挺,如果易坍塌说明还没压实,需要延长时间或增加压力。特别是煎豆腐,水份太多会油腥飞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