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火锅 牛肉可细分为:吊龙、脖仁、匙仁、匙柄、三花腱、五花趾、嫩肉、胸口朥、肥胼、腩肉,还有牛肚,牛蹄筋,手打牛丸等。 “识食”的朋友会把涮多少秒拿捏得非常精准,楼主就比较粗犷了,牛肉隔着漏勺下锅,涮一涮变得粉红卷翘就立马捞起,此时的牛肉七八成熟,鲜嫩不柴,肉汁丰腴。除了胸口朥,其他肉都是这么涮,牛肉丸,牛蹄筋可以提前下锅煮,等牛肉涮得差不多,这些也都熟透了。有些店铺可以自己动手调蘸料,永远雷打不动的就两种——辣酱和沙茶酱。涮完了还可以用剩下的汤底烫一碗粿条加生菜😄寡素的粿条吸收浓厚的牛肉汤变得香而不腻,给这顿纯肉宴来个清爽的收尾,完美!
鱼丸紫菜汤 两种至鲜结合出的美味,清甜不油腻,夏季家常汤
牛丸 市面上分两种:一种是纯肉丸,用来煮汤 也有拿去烧烤的, 蘸沙茶酱或辣酱 ,牛味浓厚;另一种是牛筋丸,也叫粗丸,加了牛筋碎,只能煮汤,组织比纯肉粗糙得多,吃起来更弹牙爽脆更有口感,有的牛筋碎煮过之后化成汁儿,一咬就爆浆😄百吃不厌
肠粉 潮汕地区的肠粉有各式各样的配菜 , 目前楼主所知大概有二十多种吧 ,品种还在不断增加😀 楼主就曾经加了六七种配菜,有鸡蛋 、火腿 、 肉丁 、 草菇 、笋丁、 芋头丝儿 、 豆芽,蒸好了一个大盘子都装不下,把小摊老板笑死了😅 各个小摊的浇汁略有不同, 有花生酱 、 卤汁 、 蒜头朥 、菜脯油…… 有些还是独家秘方,亲们来尝尝就知道了
砂锅粥 潮汕砂锅粥是要加冬菜的,以前的砂锅粥大都只是加花蟹 、 海虾、 贝类,材料比较单一,现在各种各样的海鲜都可以加进来, 从普通到豪华,悉听尊便😄一锅普普通通的白糜十分钟左右就会变得热闹非凡。想吃正宗的砂锅粥最好去大排档,料足新鲜还实惠😉
牛肉粿条汤 一般用牛骨汤头做底,粿条、 牛杂焯一焯就可以了,口感爽滑,牛汤浓厚
沙茶牛肉粿 牛肉用沙茶酱腌制入味 , 粿条、 芥蓝下锅炒熟乘出, 牛肉再下锅滑炒, 勾芡之后浇在粿条上即成美味 。 楼主还是比较喜欢炒的 更香更干爽略带韧劲儿
双拼粽 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 ,配料很丰富, 有咸肉 、咸蛋 、板栗 、 豆沙 、莲子 、香菇 、虾米 、灌肠 、白果等等 , 咸甜软糯香
灌肠 也就是腊肠,咸中带着微甜,酒香略略,干煎逼出油分后香而不腻,粿汁的标配之一,潮汕华侨回程必带特产之一
翻沙番薯芋头 潮汕著名小吃,不论是街头巷尾,还是酒楼排挡,都有它的一席之地,可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地摊😁。 将番薯芋头切条, 过油炸熟, 再裹上熬好的糖稀, 晾凉之后表皮会挂一层薄霜。吃着糖衣沙脆 ,里头粉糯,大部分酒席都有这道菜,酒楼年夜饭里的“金玉满堂” 就是它
糕烧番薯芋 番薯、 芋头过油 , 再用糖汁熬煮 ,直到粘稠为止 , 口感比较柔韧 ,也可以搭配白果 莲子等一起熬制,也是酒席常客
猪肠涨糯米 猪肠刮油之后塞入糯米 、花生 、 上锅蒸熟 切片浇上红糖汁或花生酱吃 ,又香又糯
蚝烙 出镜率奇高的潮汕小吃 , 《舌尖2》就有它的身影 ,我就不介绍了吧……
猪脚圈 😍用面糊裹上芋头、 萝卜、 玉米、 豌豆 、 葱再加五香粉炸制而成 , 外酥里嫩 不油不腻
南瓜烙 很常见很实惠的街头小吃 , 跟北方摊饼差不多 , 不同的是我们这儿不叫饼 , 一般都叫××烙 , 像紫薯烙 、 芋头烙、 马蹄烙 、麦面烙 、 南瓜烙 、 玉米烙等等 , 楼主学生时期时不时拿它当午饭
落汤钱 潮汕人的“糍粑”,有些地区叫“胶罗钱”,逢年过节必有,糯米团子滚一层炒香的花生芝麻糖粉, 粘韧甜糯
粿汁 用过滤好的粥水做底,放入粿汁皮,喜欢软绵的煮两分钟左右,喜欢有嚼劲儿的焯软身即可出锅,码上卤杂 油条 蛋饺 灌肠,再浇一勺卤汁儿,还可以叫老板洒点蒜头朥 葱 香菜 菜脯粒儿,齐活就可以享用了😍楼主每次都另点一盘油条,按到碗底浸一浸再吃,挺特别的😄
卷章 有些人叫鱼卷、 粿肉 、过年必备, 外层是豆腐皮, 包裹猪肉丁 、马蹄、 山蒜、 鸡蛋 、 虾米、 冬菇丝儿卷成长条蒸熟 ,再切成菱形下锅炸至酥脆 , 蘸橘油或番茄酱吃 , 又香又酥
腐乳饼 薄薄的饼皮包裹腐乳腌过的猪肉还有少许花生仁和白芝麻,咸甜交织 , 手信首选
薯粉豆干 用番薯粉制成,切成豆腐似的,下锅大火油炸,皮脆肉嫩, 比豆腐爽滑!
糯米糍 甜而不腻,柔柔韧韧,外层拍上椰蓉,入口毛茸茸的
番薯饼 番薯切片裹上稀面糊炸熟,外酥内甜软
红糖饼 有的地方叫“肚脐饼”,有点像饼干,里面红糖有些粘牙,甜而不腻,好吃不上火
咸水粿 潮汕部分地区叫其“猪捞粿”,是大米磨浆蒸熟而成的,形状有如一个小酱油盏,中间凹,外围高,本身没有味道,盛入咸菜脯或辣酱吃,很便宜实惠的街头小吃 还有部分地区在米浆里加花生一块蒸,叫做“酵粿桃”,这种得炸至微黄,再淋上少许“乌豉油”吃,咸甜适中。 这两种粿虽然形似,口感和滋味却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有机会可以两种都尝一下。
卷煎 腐皮卷入糯米、香菇、虾米、猪肉、栗子、芋头、芹菜末等再上锅蒸,吃前切块略煎,咸香可口。
芝麻糕 马蹄糕 两款都是凉吃的小食,尤其适合夏天,消暑清热又不伤肠胃,简直就是体质偏寒者的福音。
鼠曲粿 药食合一的独特小吃😍,用鼠麴草混合猪油及糯米粉制成粿皮,实以豆沙或虾仁猪肉,咸甜随意,蒸食煎食均可
草粿 草果草煎水 再加薯粉煎煮冷却而成,再用勺子切成块,洒上细砂糖同吃,清甜爽滑带有淡淡的清香,解毒降火,夏天消暑降火最合适不过了
甜豆花 小时候 , 几乎每天下午都有踩着小三轮的老伯伯沿街吆喝,车上是两个大陶缸,一个装草粿,一个装豆花,都是一块一碗,份量还蛮大的!洒上炒得焦香的糖粉 ,有的端起碗就站着稀里呼噜 , 有的带个小碗打回家吃😍运气好的话还有落汤钱卖。。😁😉😉😏😏 这样满载潮汕人童年味道的小三轮 ,现在极少见了~估计十年二十年后 , 只能在脑海里回忆……
糕粿 粿条加厚版,有些人叫其“豆糕”,米香更香更有咬劲。先将糕粿切块下重油煎至俩面金黄,再加芥蓝or韭菜花、 虾仁、 小蚝仔 、鸡蛋 、 鱼露爆炒,之后洒上葱花, 起锅再浇上由姬菇 , 肉丝打成的玻璃芡浇头或者辣酱 , 有人喜欢直接洒点糖粉(楼主一直觉得很奇怪😓)~o了,大快朵颐😍 很大一部份小摊只做中午一个时间段,大概10点到1点三到四个钟头~都是生意火爆的那种😁
甜粿 冬至等大节日必备。由糯米磨成浆掺入红糖或白糖蒸熟即成,可切片蒸食 或蘸蛋液下锅煎至两面金黄酥脆,做成炒甜粿,香甜而不腻,柔韧有嚼头 在以前那个战乱不断的年代,很多穷苦的老潮汕人为讨生活背井离乡,“过番”到东南亚 、南亚等地,他们把甜粿带上船。在海上飘荡数月,甜粿依旧结实不变质,成为最重要的充饥食物和唯一的情感寄托,潮汕俗谚“无可奈何炊甜粿”就是当时最心酸最真实的写照。
栀粿 栀子洗净取汁混合糯米浆蒸熟,放凉后用纱线牵拉成小片蘸细砂糖吃。微微有点苦,伴有淡淡的独特草香,有清热解毒凉血健胃消食的功效,只有端午前后才大量蒸制应节
酵粿 也叫发粿,寓意发财发家,一般只有在一些相对隆重的节日比如冬至,春节,神诞才会用作供品。酵粿一定要发得高、开口笑才算合格,松软略带嚼劲,吃法同甜粿相似
鸭母捻 也就是糯米汤圆,胡荣泉招牌甜汤,软糯甜香,有豆沙 、芋泥 、芝麻 、花生四种口味,还配有红薯 、莲子 、银耳 、薏米等佐料
碗粿 迷你版的发粿😁
红桃粿 年末谢神的重要供品,粿皮柔韧,馅料一般有五种:芋头花生、 糯米冬菇虾米 、绿豆仁 韭菜 、甜糯米,也是重要的供品,吃法跟鼠曲粿相同
朴籽粿 潮汕人家清明必备传统糕点,也是药食合一的小吃之一。潮汕有句俗话“清明食叶,五月节食药”,药是指制作栀粿的佐料栀子,而叶指的就是朴籽叶,有消痰下气,排除积热的功效,恰恰适合清明这样潮湿闷热 胃口不佳的时节食用。一年之中只在清明前后十天才有
鱼饭 也有潮汕人叫其“熟鱼”“冻鱼”,品种多样,有巴浪,花仙,那哥,吊景,迪仔,沙尖,秋刀,红绸,乌鱼等等,属于冷菜,蘸普宁豆酱或咸菜汁送粥,鲜美无比,也可以煎香再吃,干香开胃。
薄壳 薄壳从海里捞起来是一大串的,得用一根筷子打卷摘除足丝,洗净泥沙之后,热锅厚油爆炒,再放入新鲜的金不换不停地翻炒,直到薄壳全部开口就立刻起锅,即成潮汕传统名菜——金不换炒薄壳 薄壳焯水 去壳取肉,潮汕人唤作薄壳米,鲜甜无比,吃法多种多样,可繁可简,比如直接配白粥吃、加葱花酱油爆香送饭、煎鸡蛋、摊秋瓜烙、跟糯米冬菇和匀做薄壳米粿等等。
卤水拼盘 卤鸭卤鹅卤猪脚在潮汕地区随处可见,一条小街,卤水档口铺子占了一大半,买一个卤水拼盘太容易了。 一般来讲,普通的拼盘会有(鸭)鹅肉 、 鹅掌 、鹅翅、 粉肝、 鹅肠 、脖子 、 鹅胗、 鹅血,再杂一点的会拼入猪舌 、猪肠、 五花腩 、豆干 、卤蛋 、腐竹 、猪皮等 高级的就非狮头鹅莫属了, 一个鹅头就卖八十多块 ,还要预订才有 ,过年过节很多潮汕家庭都会买整只卤鹅或卤鸭,拜祭之后分送亲朋好友 卤水非常下饭 ,即便是最简单的白饭浇卤汁儿 ,很多人就能吃上两大碗, 更有不少老潮汕人“嗜卤如命” 顿顿斩料
咸面线 咸的飞起,要焯过水再洗一遍才能炒,有独特面香味儿,很有韧劲儿
乒乓粿 粿皮又薄又韧,能透出馅儿来,跟鼠曲粿一样可蒸可煎,馅心一般是芝麻花生白糖,甜中带咸
油锥 有点像是滚满芝麻的油炸大汤圆😊
咸香饼 发面团加上盐、 糖及五香粉或腐乳汁 ,再拍上芝麻炸制而成,微甜又咸香有嚼劲,可当做早餐或茶点
酥角 传统佐茶小点,也可用于婚嫁 、过节 、拜神,馅心有很多种,有瓜册花生 、 山药 、豆沙 、芋泥 、新出的紫薯 、陈皮 、莲蓉 等,都是甜的😂
春卷 就数胡荣泉的最出名,薄而韧的饼皮包着绿豆仁 、马蹄 、猪肉 、香菇 、虾皮,下锅炸成金黄色,楼主喜欢叫碗鸭母捻一块吃,一个甜糯一个咸酥,绝了!
束砂 米润 豆楫 豆方 炖糕(书册糕) 月糕 豆条 宝斗饼 南糖 都是传统佐茶小点,婚嫁喜糖,春节必备
朥饼 油索 糖葱薄饼 朥糕 惠来饼 传统小吃,朥饼朥糕是以前中秋必备供品
鲎粿 传统小吃,小虾、鱿鱼、香菇、肉末混合米浆蒸制而成,油煎之后蘸辣酱吃,外酥里嫩香而不腻
粿条卷 粿皮卷上馅再浇汁儿即可完成,馅可随意搭配,有菜脯丁,笋丁,咸菜,肉末,白萝卜,韭菜,冬菇,虾米等等,滋味丰富,浇汁儿有菜脯油 、蒜头朥 、花生酱 、卤汁、 酱油 、沙茶酱,悉听尊便
潮汕杂咸 早粥佐菜,据说有上百种d(ŐдŐ๑)就不一一介绍了,楼主最喜欢的就几种:鱼饭,乌橄榄菜,咸蛋,菜脯蛋,虾干~
尖米丸 有的地方管这叫 老鼠尼,也是米制品之一,爽滑中略带嚼劲,吃法跟粿条一样可煮可炒
益母草焯瘦肉 益母草有些地方也叫做 ~坤草 ,一听就知道是女性朋友的益友啦😃它有活血祛瘀 、 利尿消肿 、 调理月经的功效,跟猪肉 、 猪杂 、鸡蛋 一块下锅焯熟 , 即成为潮汕药食合一的早餐
薯粉粿 粿皮由番薯粉揉制而成,薄而柔韧 透明 包入馅心才不易破,馅心有多种~芋头冬菇、韭菜虾仔、南瓜、厚合(牛皮菜)、笋丁、紫薯、萝卜虾干、卷心菜……不知道有没有漏了的,蒸食煎食均可
反沙咸蛋黄 特受欢迎的潮汕小吃 , 咸蛋黄裹面糊过油炸熟再反沙 。 咬开蛋黄流油沙软 , 糖衣沙脆 ,咸中带甜 , 我家一有外地客人来 我妈就必定会去买一些来当做茶点, 吃过的都赞不绝口 ,有的客人临走还要再买几个做手信😊
血蛤 身为潮汕人,楼主却跟许多外地朋友一样,接受不了这么重口的菜式,然而,许多潮汕人过年“围炉”必吃这道传统名菜——烫血蛤😂😂。将血蛤刷洗干净搁大碗里 放上一把香菜,再倒入滚水烫,血蛤一开口就捞起,掰开壳儿,血流成河+肥嫩鲜红的蛤肉,绝对让爱它的潮汕人食指大动。我家一亲戚就非常好这口,逢宴必备,蘸三渗酱,吃得满嘴流“血”😅看得我又怕又馋 血蛤烫开嘴之后去一半壳儿,同生姜、 葱白 、大蒜 、香菜 、生抽 、麻油一块腌制半天左右入味,即为潮汕独有的压席名菜——生腌血蛤。
姜薯 潮汕特有的一种薯类 ,吃起来有点像山药,又比山药爽滑 ,可以跟鸟蛋、 红枣 、糯米丸 、白果等等搭配做成姜薯甜汤 ,也可以糕烧、翻沙,是很常见的小吃。 在潮汕的一些地区 ,每逢有隆重节日或贵客到访 ,主人家都会煮上一碗姜薯甜汤做点心。 老人大寿,寿席上必定有一道“蟠桃献寿”——姜薯桃。以姜薯做皮,实以豆沙,做成袖珍小桃状,精巧玲珑,能以假乱真。我小时候很喜欢跟着大人去吃寿席😄不为别的,就为拿个小寿桃玩儿(楼主真挺皮的😁),而今这道传统名菜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每年很多潮汕华侨都会回乡探亲, 临走时免不了会带上一些家乡特产, 姜薯虽不宜保存 ,却是很多人的必选之物 。如此, 远在异国 ,也能煮碗甜汤,一解乡愁
浸酒 潮汕人喜欢自己浸酒,浸酒就是泡酒,家家户户都藏着几大坛子酒,这也是潮汕最大的特色之一。 潮汕地属南方,一年四季水果不断,因地制宜,潮汕人偏好用水果浸酒。这两个月来,青梅、桑椹、杨梅、琵琶、荔枝逐次上市,许多人一买就是数十斤,用竹篮子装,拿回家浸酒,每当这时冰糖、白酒也跟着走俏起来,市场时常卖到断货。 浸酒首先要把果子洗净,像荔枝、龙眼这些得剥掉壳,之后放入坛子里,再倒入冰糖和白酒,浸数月甚至数年,浸的越久,酒越香醇浓厚,有的浸足年月,倒出来就跟豆油似的粘稠幽香,回味悠长。 我家就浸着一大坛子青梅酒,大概有八年了吧,跟大部分潮汕人一样,爸妈有事儿没事儿打一小杯出来喝喝。据说,青梅酒有预防感冒的功效,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他两口子打酒,我打青梅。梅子浸久了变得皱巴巴的,入口轻轻一呡就化,没有半点儿皮啊渣的,满嘴酒香,酸中带甜,甜里透烈,稍微有那么一丢丢呛鼻,梅子这么吃特别通透,别有一番滋味,尤其夏天冰一下再吃,倍儿爽! 在潮汕,赶上什么就浸什么,春末青梅、桑椹,入夏荔枝、琵琶、龙眼、黄皮,还有现在比较少见的多尼,立秋葡萄、橄榄、油柑,都各有独特的养生功效。会不会觉得潮汕人都是酒鬼?😁浸酒虽好,我们也不贪杯。
功夫茶 传统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茶道,起源于唐,历经千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潮汕人喝功夫茶已蔚然成风,随着大批潮汕人移民海外,功夫茶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由此蜚声海外,是为潮汕人最显著的标志。 功夫茶是潮汕人待客的基本礼节。从器具、用水、茶叶到冲茶步骤和品茶无不考究,整个流程颇为繁琐,又需有一定经验的人才能将茶的精髓提炼开来,颇不简单,“功夫”二字由此得来。(一泡正宗功夫茶工序有十数道之多,楼主就不在这儿唠叨了。) 喝功夫茶一般以三人为宜,一个茶壶(潮汕人叫做“冲罐”)或者盖碗(“鑫凹”)冲出来刚好就是三杯。最传统的功夫茶,得用紫砂壶(冲罐),白瓷杯,红泥小炉(风炉),橄榄炭,山泉水,主角儿茶叶也得用好的,不然白白浪费这些珍贵的配角。 说到茶,潮汕最富盛名的要数潮州凤凰山出产的单枞。其属乌龙茶,极耐冲泡,有“茶中极品”的美誉。相比其他茶,单枞冲泡难度较大,冲泡者的经验尤为重要。经验老道者,冲泡出来的茶汤清澈黄亮,醇厚回甘;没经验的往往茶汤苦涩,毫无柔润回甘的口感,茶味大打折扣。同样是冲茶,方寸间尽显功夫。 一个红泥小炉,炉里橄榄炭燃得正旺,炉上置一砂铫(茶锅仔),铫嘴冒出的水烟徐徐飘散,一个茶盘一冲罐,一泡单枞,加上三俩个“老茶虫”,悠哉游哉,细细品茶,或下棋,或谈天说地,坐到天色渐晚才散去,真人生一大快事。(说个题外话,茶,在潮汕人生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凡是礼尚往来,婚、嫁、寿、宴都得用茶做礼,所以,潮汕有一怪——茶铺多过米铺。) 而今,日常冲茶要简化得多,通常就是一个高茶盘一个盖碗三个茶杯,用普通的炒茶、鸭屎香、高山茶等等,随时煲一壶滚水,来客冲茶,闲坐冲茶,饭后冲茶,工作冲茶,有人连去旅游也要带上茶具。。。功夫茶就像生命线一样贯穿潮汕人的一生,走到哪就带到哪,从不忘怀,随口一句“来食茶”,能唤来一群潮汕人。 😁厨友们,有闲来食茶~
楼主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了,有遗漏亲们可要提醒楼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