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PP打开
七夕苏式巧果——中式茶点和甜品(六十九)的做法

七夕苏式巧果——中式茶点和甜品(六十九)

3152人浏览 167人收藏 1人做过
APP中查看更多做法
作者: 鱼儿爱烘焙
鱼儿爱烘焙
苏州七夕有“吃巧果”的习俗。作为传统节日,七夕节形成了独特的饮食风俗和饮食文化,主要突出一个“巧”字,叫“巧食”,表达的是百姓追求心灵手巧、生活美满的朴素愿望。 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是牛郎织女故事的经典解读和歌颂美好爱情的千古名篇。秦观的家乡扬州高邮三垛镇的巧果是方酥。七夕当天,当地人取上等面粉与菜油揉擦成酥,然后一层层裹入面中,做成方形,上撒芝麻,入桶炉烘烤,待蟹壳黄色,出炉。这种巧果干吃透酥,水泡糯软,老少皆宜。由于使用了特殊香料,这种巧食已成三垛的独特美食,并于2011年被认定为“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代,人们用面粉和糖作“苎结之形”,油氽令脆,专在七夕前上市,人们叫它为“巧果”。苎结为苎麻绳结,是明代婚礼中男女各执一端的“同心结”,象征夫妻和睦。 清朝《清嘉录》也记载:“七夕前,市上已卖巧果,有以面白和糖,绾作苎结之形,油氽令脆者,俗呼为‘苎结’。至是,或偕花果、陈香蜡于庭或露台之上,礼拜双星以乞巧。” 苏州民间很早有吃巧果、巧酥的风俗。据《吴郡岁华纪丽》记载:“吴中旧俗,七夕,市上卖巧果,以面和糖,绾作苎结形,或剪作飞禽之式,油煮令脆,总名巧果。” 1991年出版的《太仓县志》载:“七夕晚上要吃七巧:薰鱼、薰蛋、油氽麻叶、油氽兰花豆、鲜藕、红菱、花红……现均废。”七夕吃巧果有七种食物,故称“七巧”。吃七巧的习俗在浏河、新塘、岳王等乡镇志中均有记载,流传甚广。油氽麻叶,是一种“以面粉、芝麻制成麻叶的油炸食品”(《双凤镇志》),也叫油花。 据《新华日报》2005年9月4日B02版报道《苏州启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首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二十一项》,苏州在当时首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项,其中将太仓七夕节等民俗活动作为申报项目。 ⭐️做巧果的豆腐一定要选用老豆腐,不能用嫩豆腐。在搅拌的时候必须将老豆腐彻底打碎拌匀在面粉中。面粉中加了老豆腐后,由于两种食材具有不同的性质,膨胀系数也不同,在油炸的过程中,豆腐会先于面粉被煮熟,并在面皮中形成一个个微小的气泡,这样巧果吃起来就会酥脆。

用料

七夕苏式巧果——中式茶点和甜品(六十九)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所有食材放入面包机,老豆腐用手先捏碎,然后启动揉面模式,15分钟。

步骤 2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面团揉好后擀开,用玉米淀粉防粘。

步骤 3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擀成1毫米左右的薄片。

步骤 4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切条,叠起来,用玉米淀粉防粘。

步骤 5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切成菱形块。

步骤 6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不粘锅放入植物油烧热,放入菱形面片炸,一变色就翻面,炸至两面金黄。 面片炸的时候平铺开,不要重叠。 这些面片一共分了4次油炸。

步骤 7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满满一大碗,又香又松脆!

菜谱创建时间:2023-10-06 18:14:27
打开App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