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准备工作,蒸米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按蒸米-煮豆-蒸枣的顺序来操作。 隔夜泡好的糯米捞出来上笼屉。
糯米要用一个湿布包起来,锅盖盖严,大火把水烧开后中小火再蒸1小时,时间要根据你的米量多少来调整,蒸的稍微软就行,不用蒸到软烂如泥那样。
白芸豆至少12小时清水浸泡。
对比一下,泡过和没泡过体大了不少。
蒸糯米的同时也处理一下白芸豆。 泡好的白芸豆放电饭锅,加点水,用快煮功能把豆子煮一下,煮好焖10分钟再开盖。豆子不要煮烂,因为等会还要长时间蒸它,现在煮只是为了给它足够的水分不至于蒸好了豆子会干。
煮好的豆子还是保持完整的。放一旁备用。
红枣洗净,上蒸笼蒸20分钟。 蒸枣的时候走廊上都能闻到香味。
蒸好的红枣取大约1/3出来,去掉核,蒸熟的枣很好去核。(去核这一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不去问题也不大。) 题外话:可能南北气候和饮食习惯的不同,我在老家无论吃什么都很少听到别人说“热气”,吃红枣从没去过核,但是在广东,天天喝一些祛湿热祛燥热祛什么什么的老火汤和糖水,里面用到的红枣基本都是去了核的,因为老人说枣核燥热,尤其孕妇和孩子不能多吃,所以要不要去掉枣核大家真的可以随便。我之所以要取出1/3红枣去核是因为等会我做的甑糕中,红枣层有三层,其中一层我还要放芸豆,去核被弄烂的红枣和芸豆可以更好的黏合,芸豆也可以充分吸收红枣里的甜味。
蒸好的糯米转移到一个稍大一点的盆内,加入少量热水,用擀面杖把米捣到有粘性的状态。糯米只要适当起粘性即可,不用把米粒全部捣碎。
现在开始组装。 取一个合适的容器,最底下铺满一层完整的红枣。 然后第二层铺糯米,铺糯米的时候边铺边压,这样才紧实。 第三层铺去了核的红枣,同样铺满一层。 第四层铺白芸豆。
第五层白芸豆上面再铺一层糯米,压紧实。
最好的按压工具就是:手。 手上沾水就一点都不粘了,然后用手掌把每一层都压紧实。觉得有点粘手了就继续沾水。
第六层,铺整颗红枣,铺满。
最后用一条湿布盖住表面,这样可以预防锅盖密封不严的问题。都包好了盖上锅盖,放在已经放入足够多的水的蒸锅上,大火等上气后转中小火蒸。
蒸的时候要加两次水进去 ,就是用吃饭的碗装大约80克热水,均匀的洒在甑糕上。 转中小火蒸半小时后,加第一次水。 距离第一次点水半小时后,加第二次水。 (水要一点一点加,加水之前用筷子轻轻戳进去,左右晃动一下感受一下软硬程度,米太硬或量大的情况下,可以多加1-2次水,这个根据实际情况来看。)
中火蒸4小时,转小火再蒸2小时,然后关火,不要打开锅盖,再焖至少2小时以上。 焖够时间后把盆取出来,用一个米饭勺把最上面那层红枣按压蹭开,均匀涂抹表面。
我用电饭锅配的饭勺一勺铲进去,感觉是要用些力的,这是我最喜欢的软硬度,糯糯的、粘粘的、但又有嚼劲,就是小时候在家吃的味道,我爸不轻易夸人的人,也赞不绝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