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PP打开
细说蛋黄酥配方中的各种材料的做法

细说蛋黄酥配方中的各种材料

2.5万人浏览 1358人收藏 4人做过
APP中查看更多做法
作者: SharonSharoncco
SharonSharoncco
这个食谱我很早之前就写好,比另外两个还早,但是留到现在才放上来。 因为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食谱,全程没有明确的步骤,都是理论知识,很枯燥。 而且我担心,对于有一定烘焙知识基础的人来说,这个食谱的内容会显得低级和没必要。 但是纠结一段时间以后,我就想既然写了,还是放上来给需要的人作参考,如果有帮助,那就最好了~ 因为原本的食谱内容多,信息量也多,我分成了三个食谱。 最主要的内容在这个链接里:http://www.xiachufang.com/recipe/101859602/(想做好看又好吃的蛋黄酥,一定要看!) (专门讲整个制作过程,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并提供我个人的解决方法,也会涉及如何做出外观好看的蛋黄酥。) 这个是起补充作用的食谱,会涉及配方里各种材料的一些知识。 还有两个补充食谱,包括: (1)专门讲熬猪油、炒豆沙、新鲜咸蛋黄挑选和处理方法(如果要买现成包装的,请忽略此食谱)。链接:http://www.xiachufang.com/recipe/101867410/ (2)最后补充内容(黄油版,起酥层次怎样更明显),链接: http://www.xiachufang.com/recipe/101896199/ 关于配方。这个配方不是我原创的,我只是根据自己口味和实际情况做了微调。 配方是16个蛋黄酥的用量(抹茶、紫薯各八个),建议新手从小分量开始尝试(例如八个蛋黄酥的量),具体用量将配方按比例换算就好了。 新手刚开始做不建议改配方,下厨房有很多优秀的配方和食谱,挑一个做到熟悉了再改成适合自己的吧~

用料

细说蛋黄酥配方中的各种材料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蛋黄酥用料由三个部分组成:水油皮材料、油酥材料、内馅。 原味蛋黄酥的话,还包括外部装饰材料。 ps:图片与文字内容完全无关,我只是为了隔开上下步骤而已~

步骤 2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其中,水油皮基础材料有4种:中筋面粉、油脂、水、糖。 我在这个基础上,加入盐,平衡蛋黄酥味道,也解腻。 ps:油脂材料我没有具体标明猪油、黄油或者植物油,三选一即可。 网上有高筋面粉和低筋面粉混着用代替中筋面粉的,也可以。

步骤 3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油酥材料:低筋面粉、油脂。 一般来讲,低筋面粉和油脂的用量配比是2:1,即如果用120g的低筋面粉,那油脂需要60g。 抹茶和紫薯蛋黄酥需要另外加入抹茶和紫薯粉。

步骤 4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内馅材料:咸蛋黄、豆沙/紫薯/莲蓉馅。。。。。 (另外:仅针对原味蛋黄酥)外部装饰材料:蛋黄液、芝麻。

步骤 5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此处为分割线。以下为各种材料的细述。

步骤 6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面粉: 筋度。我们常说的筋度是由面粉中的蛋白质遇水结合形成的。蛋白质越多,筋度越强。 面粉筋度从强到弱排列是:高筋面粉、中筋面粉、低筋面粉。 筋度强弱的不同,决定了它适合做什么食物。 做面包常用高筋面粉,做蛋糕要用低筋面粉,中式点心常用中筋面粉。 蛋黄酥水油皮材料要用到中筋面粉,这种面粉一般超市有卖。包装不一定会标明是中筋面粉,去超市买的话,买那种适合做饺子、面条、包子、馒头的面粉就是了。 替代中筋面粉的方法,我没试过。网上给出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高筋面粉和低筋面粉配比,一种是高筋面粉加入玉米淀粉配比。我给不出参考比例,因为我没试过这两种方法,而且我认为两种粉配比的成本比单用中筋面粉的成本高,不推荐。 至于油酥材料中的低筋面粉能不能换成别的粉,不能!油酥材料中的面粉筋度要求最小的,低筋面粉最合适。

步骤 7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油脂材料: 猪油、黄油、植物油、酥油都可以。但有口感和外观上的区别。 油脂比例多少,对烤制成品是否酥脆影响很大。 猪油:纯油脂成份,不含水。烤酥性最好。 黄油:天然非人造的黄油包括无盐黄油、有盐黄油、发酵黄油、脱水黄油。一般常用的是无盐黄油。 黄油是从牛奶中分离出的乳脂制成,油脂比例一般为八十%,水分比例十几%。和猪油相比,黄油做成的蛋黄酥没那么酥脆,层次也较不明显。 酥油:人造的脱水白油,其中加入了乳化剂、香料和色素,因为性质稳定,操作稳定,一般用于量产化生产中。家庭自制的话,不建议用酥油做蛋黄酥。 至于植物油,有花生油、橄榄油、葵花籽油等等可以选择,但是各自会带不同的味道,和猪油做的蛋黄酥味道相比还是稍逊色一点。 因此,个人认为,最适合做蛋黄酥的是猪油,做出来的蛋黄酥味道更香,更酥脆,层次更明显。 当然猪油吃多也不健康。不能吃或者不喜欢吃猪油的可以选择黄油或者植物油,只是层次没那么明显,味道也会差些。

步骤 8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水 我认为用水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值,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减几克微调。 例如,一般网上16个蛋黄酥的用水量是60g,但是我因为在空调房里做蛋黄酥容易干燥破皮,所以我把量调整到62g。 夏天和潮湿天气,水分按这个配方的就可以了。冬天和干燥天气下,水量要适当多几克,具体加多少要看当时实际操作时面团的干湿情况。

步骤 9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糖 主要作用是调味。因此,根据个人口味,加减糖的用量就行了。

步骤 10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豆沙馅: 现成包装: 主要优点:方便快捷和保质期长(常温下半年到一年时间不等) 缺点:口味偏甜,含食品添加剂,不同牌子干湿度不一样。 500g一包的价格从10元到30元不等。建议选择老字号,例如我们广东人比较熟悉的广州酒家,莲香楼,顺南都是不错的选择。网上还有人推荐王致和的牌子。这些牌子淘宝上都有旗舰店,可网上购买。

步骤 11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自制豆沙: 优点:相比现成包装的豆沙,自己做的豆沙口味和干湿度自由度更大,根据加糖多少来调整口味,根据炒沙时间来调整干湿度。 最大的缺点是耗时长和保质期短(参考保质期:冷冻一个月,冷藏一个星期)。

步骤 12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咸蛋黄: 主要有三种获得途径。 一是买真空包装的。建议选大牌子的,例如金奇香、神丹。方便快捷,省掉洗黄泥和磕蛋的时间,缺点是味道偏咸。 二是自己腌制。一般用盐水腌制的方法,耗时费力,腌制出来的咸蛋黄味道还偏咸,不建议用这种方法。 三是买新鲜的咸鸭蛋自己磕。菜市场粮油副食店或者网上买。外貌是裹着黄泥或者草木灰的。 参照女侠森森的方法,如果是在实体店买的话,建议先买一个,让老板打开给你看看蛋黄怎么样。要选按下去蛋黄不软心,没有液体流出的咸蛋黄。 一碰就裂的蛋黄是腌制过头的表现,味道会更咸以及包的时候不太好包,如果不介意这两个缺点,其实也可以用。

步骤 13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此处针对新鲜咸蛋黄详述。 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实体店购买生的咸鸭蛋,外面都会裹着黄泥或者草木灰。 如果不洗掉这层黄泥或者草木灰,咸鸭蛋会继续保持腌制状态。 腌制时间越长,口味越咸,流油的几率越高,蛋黄中心出现白点的几率越低。但是,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时间太长,口味很咸,蛋黄也容易破裂。 保存方法和时间:常温阴凉避光下存放(天热存放时间更短)。如果要放冰箱里,只能冷藏,不能冷冻。 有些商家在出货的时候,会在箱子外盒标明开始腌制的时间,买回来以后可以根据商家给出的时间放几天再用。 如果没有标明腌制时间,那就自己试用几颗才能知道腌制的程度了。追求口味咸的,带黄泥或者草木灰的咸鸭蛋放久些再用。蒸或烤蛋黄以后,如果蛋黄中心有白点,即标明腌制时间不够长,剩下的咸鸭蛋放多几天才能用。 青壳或者白壳咸鸭蛋:网上有说区别不大的,也有说青壳比白壳蛋壳厚些、蛋白质营养高些。我看了数据,觉得营养差异不是很大,至于青壳比白壳蛋壳厚些的好处也只能在运输途中体现吧(厚的没那么容易破),不过在网上买,一般破壳的鸭蛋拍个照给店主,都会退款的。所以不要纠结青壳还是白壳哪种好了~

步骤 14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咸蛋黄+豆沙馅/紫薯馅/莲蓉馅。。。: 咸蛋黄和豆沙馅,一个咸,一个甜。它们两者之间的重量比例搭配合理,烤出来的蛋黄酥口味才能咸香绵软、甜而不腻。 每个蛋黄酥中,可以用整颗完整或者半颗咸蛋黄,豆沙量也要据此调整。 豆沙馅如果太多的话,味道甜腻还不好包。 豆沙馅太少的话,就没有绵软的口感了,而且如果蛋黄本来偏咸的话,出来的整体口感就偏咸了。

步骤 15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有两种称重方法。 一种方法是豆沙馅定重,也就是说固定每个蛋黄酥用多少豆沙馅。常用的是固定一个蛋黄酥用25g豆沙馅。 另一种方法是咸蛋黄和豆沙馅总重量定重。例如固定一个蛋黄酥中咸蛋黄和豆沙馅总重40g。因为每个咸蛋黄的重量不一样,只固定豆沙馅的重量,这样出来的总重量也是不一样的。

步骤 16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装饰材料--蛋黄液: 只针对原味蛋黄酥,其他口味蛋黄酥不用刷蛋黄液。 关于顶部蛋黄液烤后开裂问题。有人追求顶端完整不开裂的原味蛋黄酥,有人喜欢稍微裂一点的。我属于后者,所以我也没有去细究要怎么做出不开裂的顶端。

步骤 17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装饰材料--芝麻: 只针对原味蛋黄酥。黑芝麻或者白芝麻都可以。 原味蛋黄酥生坯表面刷好蛋液,右手食指头沾薄薄一层鸡蛋液,接着沾芝麻到蛋黄酥顶端。沾的蛋黄液量不用多,确保沾上蛋黄液的手指头有粘性能沾上芝麻就好。 当然如果你喜欢顶端满满的都是芝麻,那你不要用我上面的方法,直接抓一把洒在顶端就好了。

细说蛋黄酥配方中的各种材料的小贴士

没有小贴士,都在上面啦~ 最后说一句,这个是起补充作用的食谱,纯理论知识,操作步骤和操作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分析在这个主要菜谱里http://www.xiachufang.com/recipe/101859602/,一定要看!

菜谱创建时间:2016-08-09 18:26:37
打开App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