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PP打开
麻婆豆腐的做法

麻婆豆腐

379人浏览 1人收藏 0人做过
APP中查看更多做法
作者: Chef_Maggie
Chef_Maggie
2025.1.13 週一,臘月十四,小寒9日 我跟著“吃貨上海小阿姨”博主做麻婆豆腐(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hj411S7m9)。 調味是:郫縣豆瓣醬紅油湯+酒醬醋糖+水澱粉+花椒粉 關於川菜調味,見文末。 郫縣豆瓣醬1湯匙,剁碎。剁碎是為了更出味,也為了碎了能下咽,我想。 先炒香郫縣豆瓣醬。油多一些,小火,炒豆瓣醬。豆瓣醬是發酵物,不炒香有酸味。炒一會兒,比如3分鐘,一旦聞到香氣,放150ml水。 這個水量剛夠沒過一盒內酯豆腐。豆腐劃成小塊,水開,下豆腐。 調味:加料酒0.5茶匙,生抽0.5茶匙,醋0.5茶匙,糖1湯匙,花椒粉一撒。 “中小火煮2~3分鐘,把豆腐煮入味,煮到目測湯汁變少了”。我特別喜歡博主說的這句話,節奏如此清晰。 加水澱粉。1湯匙澱粉,2湯匙水。分三次加。為什麼要分三次加?因為豆腐邊煮邊出水,加水澱粉的目標是讓湯汁裹在豆腐上,不讓豆腐不粘湯汁入口,所以一次一次加固,讓湯汁濃稠且糊在豆腐上。但我把“水澱粉分三次加”視為做麻婆豆腐的儀式,一種規範。 最後,嚐味,倒入碗中,又一撒花椒粉。這個倒入碗中,我有一些感想的:麻婆豆腐要燙,所以用瘦高的碗,保溫。但又不好用鍋鏟盛,我就端鍋倒,碗口窄,我相當緊張。但願炒鍋邊緣也設計成好倒的弧度。 重點談談調味。 為什麼加料酒?為什麼那麽鹹了,還加醬油?為什麼加醋?酒和醋都要求吃不出來酒味、醋味。博主說這樣加醋,就是俗話說的“鍋邊醋”。我不理解。只是trial and error,事實是我過去的調味不成功,而今天老公說味道是對的。 雖然不知道原理,但我這麽記:豆腐在素食圈裏是肉的替代品,那這豆腐就當紅燒肉燉,酒醬醋糖鹽都放。不放鹽,我嚐了豆瓣醬,好像直接吃到了鹽粒。至於糖為什麼放那麽多?我嚐味的,一直覺得太鹹,就一直一點一點加糖,邊加邊嚐味,說1湯匙是一種估計。 好了,麻婆豆腐本味我這樣調,以後加肉末什麼的。 以下是我幾年前寫這個菜譜寫的內容,當時我初學做菜。 「如果炒菜的慣性操作以炒青菜、紅燒肉為典範,那麼我的想象是這樣的:熱鍋、放油、放食材炒(或煎)、放水煮(或燉)、放調料(或先放)。 比照這一慣性,我來想一下,麻婆豆腐是什麼炒菜流程。 麻婆豆腐的的核心操作是煮一鍋郫縣豆瓣醬紅油湯,煮豆腐至入味。水量要嚴格,因為如果水放多了,豆腐不經煮(尤其是嫩豆腐),煮出裂孔,收不了汁。 花椒粉撒在豆腐最上面——這是不是“麻婆”這個名字的來源?」

用料

麻婆豆腐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步驟見前言。

麻婆豆腐的小贴士

【關於川菜調味品】 最近我跟隨老師們學習川菜,我認為川菜有四種基礎調料: [1]刀口辣椒。即重油,溫油,小小火,先炒花椒至略變色、再加辣椒,炒至變色。花椒比辣椒耐油煎,故先放。整個辣椒炒,炒好後把辣椒用刀切段——這也是名字的來源“刀口辣椒”。用於宮保為名的菜。 (辣椒不事先切,而是炒好後,有的廚師迎著燙切,可能是辣椒籽比辣椒皮更容易炒糊,一開始整個辣椒煎,辣椒籽就被保護在裡面。 但是這樣的辣椒只能是朝天椒和小米椒,二荊條乾辣椒那麼長、扭七扭八,只能事先切段。或者刀口辣椒約定俗成不是二荊條。) [2]油潑辣子。乾辣椒切段,乾炒至變色,搗碎,乾炒花椒至變色,搗碎。放熟芝麻,和醬油,用七成或八成熱的油潑,分多次潑。用於例如重慶小面。 放醬油是為了潤濕各材料,怕高溫油把辣椒灼焦了。調味不能焦,焦了就苦。也有博主用溫油裹護,也有用甜麵醬裹護,同理。 油溫十成為300°,八成即240°,六成即180°。 (註:刀口辣椒可能被切成碎末,這樣,刀口辣椒和油潑辣子外形上相似。有的廚師在刀口辣椒上蓋點什麼潑高溫油,隱性地做成加強版油潑辣子。同時潑油有油封使菜保溫的作用。 但想象一下,刀口辣椒油溫慢慢升高,油潑辣子的油溫慢慢降低,整體油溫刀口辣椒更低。 兩者味道香氣的差別、各自適用於什麼菜、日常吃到的菜判斷用了誰,我不知道。) [3]郫縣豆瓣醬紅油。郫縣豆瓣醬是二荊條辣椒和豆瓣發酵而成。豆瓣醬剁碎(這樣才出味),重油,溫油,小小火,炒至出香味,油看上去變成紅油。用於例如水煮肉片,以及家常為名的菜。 [4]泡椒紅油。泡椒是二荊條辣椒做成泡菜。泡椒剁碎,重油,溫油,小小火,炒至出香味,油看上去是紅油。用於魚香為名的菜。 川菜也用到一般調味品。 “魚片私廚”方主說黃酒、醬油、醋、糖,這四種調料1、2、3、4的體積比例,就是糖醋排骨的調料汁。這麼說教人如何忘記? 醬油可以是黃豆醬油、生抽、生抽和老抽混合、甚至甜麵醬等替代。 羅生堂老師在“羅氏紅燒肉&經典大拌菜”課程中說:「中餐裡對於糖醋口的菜有一個標準。想要讓糖醋味變得更濃郁,一定要放鹽;如果不放鹽,只用糖和醋炒一個酸甜汁,酸甜度是不夠的,不夠厚重,如果放了鹽,它就變得非常濃厚了。這就是一個化學反應。比如最經典的糖醋魚,一定要放鹽。」 連同鹽,假設這一組合的調料我們稱之為“酒醬醋糖鹽”。 水澱粉在川菜中用於:1)嫩肉,即增加且鎖住肉的水分。羅生堂老師說澱粉中起嫩肉作用的成分是木瓜酶。2)油炸裹護,“掛糊”。比如小酥肉,《夠味兒》說「厚厚的糊」,「掛過糊的肉應該看不到本色」。3)掛味,即勾芡,讓湯汁濃稠,食材粘著湯汁所有味道。水澱粉又叫芡汁。 還有蔥薑蒜。比如《夠味兒》說:「蔥最能激發泡椒的味道,形成濃郁的魚香味。」 所以,川菜用到一般基礎調味品:[5] 蔥薑蒜,[6]酒醬醋糖鹽,[7]水澱粉。 其他特色調料有:甜麵醬、黃豆醬、豆豉,等。 --------------------------- BTW,羅老師說配菜1小時,炒菜2分鐘,吃菜5分鐘。我怎麼一直不明白這個道理?我做一個菜配一個菜,次第做完菜,吃的時候很多菜是半冷的。今晚我第一次寫了寫菜單,有意識地事先做好全部配菜。我老是抱怨菜冷掉了,想各種怪招保溫,卻不明白這個道理。 (這篇小貼士本寫於我學做第一道菜“宮保雞丁”後。當時我對川菜一無所知。後來我在成都川菜館學到了宮保雞丁的做法,隱去那篇菜譜,畢竟不是我的知識產權。)

菜谱创建时间:2022-12-17 23:36:38
打开App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