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对于庄稼人来说那就是劳动的号角。 夏天窜到三米多高的鬼子姜,在秋末冬初的时候被砍断地表的枝丫,留下一截矮矮的桩。在第二年春耕之前,只要地里不上冻,鬼子姜就可以随挖随吃,非常方便。桩子在哪,鬼子姜就在哪儿。那桩子变成了挖掘的标志。 鬼子姜是多年生植物 ,生命力极其旺盛,都说它会穿地皮。姥姥曾用一句“洗过鬼子姜的水,泼到哪里,哪里就遍地是它”来形容它的凶狠霸道。老农民爱地如命,一般不会轻易在种庄稼的地里播种鬼子姜。 我家只敢把它种在院子的一角,记不得最开始是几颗,四五年过去,现在横七竖八变成了十多颗。若不是附近有墙,旁边有和它一样霸道的竹子,不晓得它会不会更猖獗。 成熟后的鬼子姜长在距离地面五到三十公分的位置。徒手抠费时费力;用钉耙缝隙又太大,挂不住鬼子姜;用铁锹,往往会将鬼子姜拦腰斩断,影响实用。所以,采挖工具是否趁手,对于挖掘工作十分重要。挖鬼子姜的工具也经过了三年的摸索和研究,从一开始的铁锹演变成了今天的深翻器。 深翻器的出现,让整个过程顺利又圆满。它不单不会破坏果实,可喜的是,它可以把挖掘后的土地顺便也深翻个遍。为后续的春耕做了准备。 样貌丑陋,性状大小不一的鬼子姜,往往会被简单的做成腌咸菜,而被人忽视了其药用和保健的功效。 不同于生姜的鲜辣,鬼子姜的口感极其普通,除了腌制成脆爽的咸菜,我妈更喜欢用它擦成丝,葱花爆锅,煸炒肉丝,这么炒出来的鬼子姜,竟变得有一点软糯。也是老少咸宜了。 鬼子姜的可食用时间也比较短暂,不似生姜常年都可以在超市菜市场买到。恐怕这才是大家把它常做成腌菜保存的主要原因吧……
挖完这几墩鬼子姜,春耕就开始了。
继续挖
鬼子姜从地里挖出可以放一两天,但是想长久保存,恐怕只能做成咸菜。 清洗鬼子姜必须用新牙刷,缝隙处如果刷不掉,就需要掰开。
鬼子姜需要提前泡水几个小时,去掉土腥味。 腌制鬼子姜还少不了袋装酱油,这一步是精髓
鬼子姜洗净晾干后,切块。全过程保证所有食材无生水无油。
根据鬼子姜的多少调节汤汁的比例。一斤袋装酱油,半斤生抽,三两米醋。适量冰糖,中火转小火熬制。 开锅后放凉。
鬼子姜切厚片或块入无水无油的罐子
大量的蒜片和适量小米辣 放凉好的汤汁倒入罐子,没过鬼子姜。完成✅
“泡”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从中午十二点到晚上八点 最大限度还原 记忆中的味道 #腌鬼子姜 喜欢花椒的味儿,可以最后清水煮一点花浇水,倒入坛中。 三天就可以吃了。
好吃!
花开了
每次挖取,用无水无油的勺子,汤汁多倒出来一些。碗中吃完的鬼子姜的汤汁,加入蒜片,香菜末和青椒等,又是一道快手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