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湿杂粮粽
1511人浏览 78人收藏 0人做过
APP中查看更多做法
传统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粘性大不易消化,如果吃多了容易引起腹胀。现在很多粽子中都会放入咸肉、蛋黄等,从而成为高脂肪、高蛋白食品,这对肠胃造成负担造成消化不良。
中医讲: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在《阴阳一调百病消》中,罗大伦就指出,脾胃气血疏通了,湿气祛除,痰湿体质自然形成不了,那些三高问题就会远离你。这个粽子的原料主要是以滋补脾胃为主,去除体内湿气。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东兰墨米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史,为粮中之珍品,所含氨基酸达18种之多,而其中的8种又是人体所不可缺少的,尤以苏氨酸、赖氨酸含量最高,粗蛋白、粗脂肪、硫胺素、核黄素及矿物营养元素均高于其它稻种。此外,墨米还含有脂肪、钙、磷、铁等多种营养万分,具有滋阴补脾、健暧肝、明目活血之菌效。除可作产妇和病弱者、老人的滋补食外,还可治疗一般性的铁打损伤、风湿病等,故又称“药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古籍药典详有记载:“墨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温肝,益气补血,生津润胃,活筋壮骨,利便止泻,抗衰保颜等功效”。长期食用,有健体及延年益寿之功,因而古代宫廷把墨米列为首选贡米。该米酿成的墨米酒,浓郁纯香,口感至极,是绝佳的贵宾宴酒。
紫米味甘、性温;有益气补血、暖胃健脾、滋补肝肾、缩小便、止咳喘等作用。
芡实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能。 莲子具有清心醒脾,补脾止泻,养心安神明目、补中养神,健脾补胃,止泻固精,益肾涩精止带的功能。
荞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还含有烟酸和芦丁(芸香甙),芦丁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保护视力和预防脑血管的作用。
健脾祛湿杂粮粽的做法步骤
步骤 3
我家娃喜欢吃粽子里的肉肉,我特意把肉的份量放足点。
步骤 6
粽叶是我上次回老家的时候和表弟去河边采的,很新鲜哦。
步骤 7
每片叶子洗净后放开水里烫三分钟钟左右,烫过的粽叶有韧性不容易裂开。
步骤 8
原料全部混合用漏筛冲洗干净即可,不用提前浸泡,这样包出的粽子型既好看,又有嚼劲儿。喜欢吃软一些的朋友可以提前浸泡一小时左右。
步骤 9
用水冲洗三分钟左右把水沥干。放入碗中加入盐和生抽拌匀就可以包了。
步骤 10
第一层放两勺原料再放上腌好的肉,再放两勺原料盖好就可以包了。
步骤 11
我们老家叫这个形状的粽子叫门栓粽。胖嘟嘟的。是不是很可爱呀。
步骤 12
我上面的材料大概可以包12-14个成品粽。喜欢包大个一点的,数量会有所减少。
步骤 13
烫过粽叶的水不要倒掉,把它和粽子一起煮,粽子的清香味儿更浓些。
步骤 14
我是用电高压锅煮的,选择猪蹄筋那个选项,煮完一个程序后再按一次就可以了,用时约两小时左右。
步骤 15
煮好的杂粮粽颜色丰富,切开可以看到五花肉贯穿整个粽子。
步骤 16
近看一下芡实和莲子、红豆等不浸泡的情况下也煮得很透。以前我家先生一吃粽子就胃胀不消化,今年包的杂粮粽他一口气能吃一个半也没有说不消化的状况,相反吃了之后肠胃很舒服。
菜谱创建时间:2020-06-10 2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