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鸡腿肉切成小块(骨头切不动的我,我的刀功配不上爸妈专业的案板),并切一些葱姜蒜备用。
冷水把鸡腿肉放进锅子里煮(煮多久我也不知道,看水开了,我看差不多就关了,觉得反正能熟)
放料酒,生抽,蚝油,黑胡椒粉抓匀(这个葱姜蒜好像不应该放进来,觉得存在的有些尴尬)腌制半个小时
撒些淀粉,揉匀,扔进油锅里炸(这是一张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图片,油花四溅,保护好我的小手小脸)
看着差不多了就关火再等一会(实在是太崩了,这个油的余温还能继续让鸡腿肉变更焦脆)
锅子里倒入油,放麻椒,干辣椒,再加入葱姜蒜(觉得加不加有点鸡肋),倒入焦脆的鸡丁(这里实在是太危险了,油锅就没有拍,是不是我用的锅的问题,嗯,一定是锅自己的问题),冒着生命危险翻炒下,远远的看着差不多,伸手关火,等危险系数降低,盛入盘中。
没有芝麻就不撒了,还是很香的。(就是怎么不麻不辣)哦对了,再撒点盐。(好像忘了放糖)
经过调味的鸡腿肉,裹上淀粉炸至焦黄,本身就很好吃了,加点辣椒和辣椒就更香了吧。反正我吃着觉得已经很好吃了。 不过似乎加上火锅底料(豆瓣酱什么的)的辣油翻炒后就更辣更香,但是我没有加~ 剩下的鸡腿🍗骨头,煮熟后,过了凉水,看看是不是有白切鸡的质感,好像确实有。 所以白切鸡的精髓果然是冷水下锅,煮熟,过冷水的原理。 今天的实验就到这里,下次再做辣子鸡要慎重考虑,擦灶台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