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硬豆腐混合過篩。也可以用料理機混合,然後過篩。 用嫩豆腐就直接打散到沒有塊狀,可過篩或不過篩,自己喜歡,沒大影響。(嫩豆腐裡已經有大量水份,所以不用再加豆漿。但是嫩豆腐豆味沒硬豆腐濃郁,所以有缺點也必有優點)。
過完篩之後會發現豆漿與水分離,再混合就可以了。如上圖。
然後把油加進走,攪拌成乳化狀態。
把低筋麵粉過篩,用Z形手法去混合,直至沒有乾粉為止。
打蛋白時先開烤箱150度。 砂糖與檸檬汁一次加進蛋白,先開低速打1分鐘,然後轉中速打到硬性發泡。
打到如上圖的直小尖就轉低速多打1分鐘,用意是整理裡面的大氣泡,令蛋白更細膩。
1/3的打發蛋白加進蛋糕糊裡面,必須用切割翻拌的手法去做,不然你用其他手法去翻拌,消泡會消到你媽媽也認不出你😅😅😅。如果是嫩豆腐蛋糕糊,就可以用回自己的翻拌手法去做。
翻拌好的圖。用嫩豆腐的,翻拌好的蛋糕糊流動性會好一此。
混合好的蛋糕糊,倒回剩下的打發蛋白混合,硬豆腐版也是一樣,用切割翻拌手法。嫩豆腐也是用回你自己喜歡的手法去翻拌。
140度烤60分鐘,再轉160度烤10-15分鐘。
底部。
切開組織。
忘了寫這個部份😅😅😅,出烤箱後立即震出熱氣倒扣放凉才脱模。
忘了寫加蛋黃,在第4步驟後加進蛋黃,用Z手法混合,難度版混合好的效果是慢流動的,還會斷開,感覺有點麵筋一樣。簡單版就像普通蛋糕糊一樣。但是两個版的蛋糕糊是多出1.5倍左右,所以難度就是超載而不消泡。
雞蛋連殼60-65克左右,要用冰的,還是不冰的,各有說法,對我來講沒大分别。 還有檸檬汁和醋的問題,其實加檸檬汁和醋不是為了去蛋的腥味,是酸鹼中和問題,令打發蛋白時更加穩定。至於加多少……1至2克已經足夠,加幾滴就不如不加🤣🤣🤣。加多了有什麼問題?除了偏酸,會引致打發蛋白時間加長。塔塔粉也同是酸鹼問題。 加玉米澱粉不是為了減低麵粉的筋度,在計算上是可以,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事,加玉米澱粉主要原因是吸收更多水份從而增加整體的穩定,還可以在烤焗時膨脹時增加延伸力,令開裂減少。當然也有負作用,就是減低了乘重力,簡單來說,加了玉米澱粉的蛋糕杯只適合裸吃或加很簡單的裝飾。 以上配方中的油和糖已經減至極限,自己隨意改動引致失敗不是配方份量或手法問題,請不要怪我。😅😅😅 另外温度也是成敗關鍵,配方所寫的不是烤箱面所寫的温度,是用温度計在烤箱内實測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