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这么一篇食谱,写了我一个多月,前后改了三稿,我一直在试图用我不太聪明的脑子,去理解戚风蛋糕的制作。我不仅想写清楚怎么做,还想写为什么这样做。 所以,我将失败解析,放在了制作要点前,先试图从失败的蛋糕,去理解成功的蛋糕。
在开始之前,首先我们来理解2个问题? 1、为什么会膨胀起来? 2、为什么会支撑住? 膨胀的原因(1)空气受热膨胀(2)水蒸气受热膨胀 支撑的原因(1)淀粉糊化(2)蛋白质受热凝固
戚风蛋糕的制作,简单了说,分为四个部分,1、蛋黄糊,2、蛋白霜,3、混合入模,4、烘烤。 简单说来就是(1)使淀粉吸收水分成为糊状(2)打发使其饱含空气,糖使这些气泡不易破裂(3)淀粉里的蛋白质形成麸素,覆盖在气泡周围,成为立体的网状结构(4)空气、水蒸气受热膨胀,鸡蛋的气泡膜受热后开始凝固,淀粉受热糊化后柔软地伸展并逐渐凝固,淀粉中的麸素凝固后支撑起结构,成为蛋糕的骨干,随着加热的持续,多余的水蒸气散发掉。
接下来,看一看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过程中,都能出现什么样的差错,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分这四个部分,来看看失败的蛋糕。
注:下厨房图片看不清楚,怎么办呢?
一、蛋黄糊出了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况:
1, 脱模后,靠近模具底部的蛋糕凹陷 1, 出炉后,表面下沉,最终形成环形大坑 原因之一:乳化不够充分。水和油还没完全包裹起来,可能是乳化时力度太大,破坏了卵磷脂的乳化能力。
2、脱模后,蛋糕中间靠近模具中空柱子的地方凹陷 原因:乳化有问题。食材里酸性材料过强,如柠檬汁过酸或过多,导致蛋白质硬化。
3、表面裂开 3、蛋糕长不高 原因之一:蛋黄糊的比例有问题。 (1)蛋黄太多,蛋黄受热凝固的温度更低。学会控制蛋黄的用量,是追求理想高度和口感的秘诀之一。 (2)面粉太多。高面粉含量的戚风蛋糕口感更倾向于扎实,高度受限。
原因之二:面糊搅拌过度,面起筋了,膨胀受限
4、蛋糕颜色奇怪 原因:一般是加入颜色鲜艳的材料后,却变成了灰色,蓝色,紫色等奇怪的颜色。 (1)花青素变色,和碱性的蛋白结合后变色,或者受热变色。新鲜鸡蛋的蛋白PH值约为7.5,接近中性,但是放置了几天之后,PH值上升至9.5,呈碱性。 (2)食材氧化,比如,加入抹茶(绿茶)粉后,颜色发暗,不够翠绿;香蕉,放置在空气中时间太长,颜色变暗。
5、味道奇怪 (1)蛋腥味重。1)最大的可能是鸡蛋不新鲜,2)对蛋腥味比较敏感,可以加香草精或利口酒 (2)油味重。1)油存放时间长,存放温度偏高,没避光,2)油本身味道大,可以改用其他品类的油
6、成品口感发粘 原因之一:蛋黄糊太稀。(1)水分材料太多(2)加入面粉后,没有搅拌到适当的筋度
小结: 撇开食材不谈,单说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蛋黄糊一般会出现的问题就是2个:(1)乳化(2)面的筋度(麸素) (1) 乳化不佳,水和油不能充分的结合。在加入面粉后,水和油与面粉结合的速度不同,导致面粉不能充分的包裹,而且,水和面粉结合后,会产生麸素,也就是面筋。油可以切断面筋的作用,从而使得蛋糕松软。但是,没能充分乳化的油脂,暴露出来,接触到后续加入的蛋白霜,就会导致蛋白霜迅速的消泡。 (2) 我们经常说的是,蛋黄糊不要过度搅拌,应该避免面起筋。这很好理解,因为过强的麸素会导致面糊的受热膨胀。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蛋黄糊是需要适度的筋度的,用以成为后续支撑蛋糕的骨干。
二、蛋白霜出了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况:
1、蛋糕侧面凹陷,也就常说的——缩腰 1、出炉后,表面下沉,最终形成环形大坑
1、出炉后倒扣放凉,结果蛋糕从中间断了,掉了一半下来 1、成品切片,发现靠近模具的底部有沉积,没有膨胀起来 1、出炉放凉后,和模具分离,边缘和模具之间有缝隙 1、长不高
原因之一:说到底,就是蛋白打发不够,蛋白霜不够强健;
原因之二:打发蛋白时力道过强,或者打发时间过长,比如,4个蛋白打了15分钟以上,蛋白霜失去了韧性。
原因之三:打发中断。蛋白和空气接触后凝固,即蛋白质的空气变性,从而形成了气泡,但是,打发过程中断,已经形成的气泡再度液化,可是,这些已经空气变性的蛋白质失去再度形成气泡的能力了。
其实就是气泡太软或者太大而容易崩坏,淀粉中的麸素不能有效的包裹气泡,由此出现: (1)支撑不住,出炉后回缩。 (2)支撑不住,断了。 (3)太软,还没来得及完全膨胀,就压死了。 (4)太软,包裹的气泡不够或者受热后逃逸,膨胀有限
2、表面有严重裂纹,出炉后也难以恢复 2、成品切片,里面有小白块 2、烤的时候就看见,表面有很多气泡,过度膨胀
原因之一:白色的是没拌匀的蛋白块,如果蛋白霜打发得太干,会很难拌匀。
原因之二:蛋白霜打发速度太快,卷入了过多的空气,这些气泡太大,不够细腻均匀
原因之三:打发好的蛋白霜放置时间过长,表面失水,外层的蛋白霜变得粗糙
3、成品切片,组织不均匀,气孔有大有小 原因之一:蛋白霜不够均匀。打发的时候,盆边没有刮入,最后没有用手抽调整气泡的大小。
小结:蛋白霜出现的问题其实非常简单明了,就是,蛋白霜要强健,均匀。
三、混合入模可能出现的问题:
1,脱模后,靠近模具底部的蛋糕凹陷 1,出炉后倒扣放凉,结果蛋糕从中间断了,掉了一半下来 1、成品切片,里面明显有大的空洞
原因之一:入模的时候卷入大气泡了,震模没震出来
2、脱模发现,靠近模具侧面有个弧度,蛋糕往里收了 2、还没脱模就看见,靠近模具侧面蛋糕内缩,跟模具之间出现缝隙 原因之一:模具可能没洗干净,有油渍
3、出炉后,表面下沉,最终形成环形大坑 3、成品切片,发现靠近模具的底部有沉积,没有膨胀起来 3、蛋糕长不高
原因之一:搅拌过度,面糊消泡严重
原因之二:如果蛋黄糊里水性材料比较多,那么,在和蛋白霜混合的时候就会比较困难,使得搅拌不易均匀,或者,为了拌匀而过度搅拌。如果蛋白霜不够坚强,很可能就会导致蛋糕横向断裂。
3、成品切片,发现靠近模具的外侧面有沉积 原因之一:搅拌过度,面糊消泡严重 原因之二:模具的材质有问题,这种沉积,一般出现在我用硅胶模具的时候
4、成品切片,里面有小白块 4、烤的时候就看见,表面有很多气泡,过度膨胀 原因之一:蛋黄糊和蛋白霜混合时,没能充分搅拌到气泡均匀,表面如果有很多凹凸,就是多余空气散发的痕迹。切开看,也有很多大气泡。这样的面糊,在入模的时候,在刮刀上都不会流动,就是面糊太硬了。
5、空洞出现在加入的食材附近 原因之一:蔓越莓颗粒、葡萄干之类的材料,在加入前需要浸泡,否则容易烤糊了,但是,在加入面糊之前,沥得不够干,多余的水汽就会形成大的空洞 原因之二:冷冻的覆盆子之类的材料,不能解冻后使用,容易出水,而且解冻后就算重新冷冻再用,还是容易出水 原因之三: 香蕉、红薯之类的材料,大致用叉子压一压就好,压得太厉害再加入到面糊里,如果蛋白霜不够强健,哪怕水分不是很大的材料,照样会有大洞 原因之四:蔓越莓、覆盆子、香蕉、巧克力……所有最后加入的材料,都不能太大块
6、加了巧克力之类的材料后,最后颜色变得很丑 原因之一:巧克力之类的材料切碎后加入前,最好先过一次筛,太过细碎的碎末不要搅拌进面糊,碎末融化以后,蛋糕颜色会受影响
小结: 往简单了说,混合蛋黄糊和蛋白霜这个步骤,就是要拌匀,不能过,不能不足。 过度混拌后,面糊会发黄,甚至在入模后,表面能看见一层反光的浮油。这样的面糊,蛋白霜的气泡被过度的消耗,麸素过强,都会导致膨胀不利。 混拌不足,面糊不够均匀,则会出现:气泡大,蛋白块……
但是,毫无疑问,面糊是所有材料混拌而成的,不能只着眼于气泡的状态,材料、手法、模具……全部都在发挥作用。
四、烘烤可能出现的问题: 烘烤的分析,不完全按照标号来。
1、 温度低了,时间短了 (1) 塌陷、回缩、湿黏、布丁层、长不高……都可能是温度低了或者烤的时间短了。 如果温度过低,可能面粉还没来得及完全糊化,蛋白质还没有充分凝固,水蒸气就已经跑走了,导致蛋糕不能及时的成形。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配方水量偏大,或者,在完成面糊以后就发现面糊偏软,那么就需要适当调高温度,但是,这种调高是有限度的。 必须基于一个前提,蛋白霜足够的强健。
(2)目测不明显,但是,吃起来黏牙,有蛋腥味,放置一夜后表面发粘……还是温度低了,或者烤的时间短了
这种情况比(1)好多了,(1)虽说也是温度和时间的问题,但是,(1)往往和蛋黄糊、蛋白霜的质量相关更大。出现(1)以后,单纯说是烘烤出了问题,不大可能,出现(2)则比较有可能就是烘烤的问题。
(3)加入了固体物以后,蛋糕不容易烤透 最后加入的固体食材,导热和面糊不同,有可能外面熟,里面却夹生,所以每次尝试新的口味时,都需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问题
(4)硅胶模具,纸模,不易上色或不易烤透 这两种模具导热都不如铝合金模具,所以有可能趁热吃还好,但是,放置了一夜以后发现口感发粘。
温度太高,水蒸气太快从蛋糕糊中逃逸,这种情况,能够在成品切片后看见明显的气孔痕迹。
(4)上色太深,糊了 (5)味道发苦 排除配方的原因,一般就是烤得太久了。
3、 烤箱或模具的大小问题 (1)飞碟顶,一个相对完整的圆盘被膨胀顶在表面 (2)蘑菇头
原因之一:烤箱上火太猛,面糊表面太快结皮,后来的水蒸气无处可去,就冲破了表面 原因之二:烤箱小,太靠近发热管。我以为可以通过调低温度延长时间来解决。呵呵,上面那些烘烤不足的问题是咋来的,如果一味地调低延长,“沉积”欢迎你。
4、 出炉没震模,或者脱模太早 烘烤的最后阶段,过度的水蒸气会散失,但是,内部还有一些水蒸气,通过震模,可以使中间的水蒸气快速的排出。 有模具的存在,所以水蒸气是从上方逸出的,蛋糕上层的气孔相对要大,而且因为上下受热不同,蛋糕上下层的湿度不一,如果不倒扣放凉,下面的蛋糕更容易被压垮。 哪怕是成功的蛋糕,没有凉透就脱模,也是会塌的。 不过,这也跟模具的大小形状有关,烤蛋糕卷,内外部受热相对均匀,所以要考虑的就不是多余的水蒸气,而是要注意防止水分过度散失了。
五、操作之外的问题 1、鸡蛋不新鲜 新鲜的鸡蛋的蛋清有明显浓稠蛋白,弹性大,腥味小。 用不够新鲜的鸡蛋制作,可能会(1)蛋白霜打发后粗糙,容易消泡。(2)成品腥味重。(3)和富含花青素的食材接触后,导致变色
2、拿错面粉,或者加了淀粉、全麦粉、果蔬粉等其他粉类 (1)我们都知道,做蛋糕应该用低筋面粉,不排除手欠,就是拿错的了的情况 (2)家里低筋面粉用完了,往中筋、高筋里面掺淀粉,得多过筛一次,确保混合均匀 (3)一般是掺玉米淀粉,如果掺的是别的淀粉呢? 掺马铃薯淀粉,蛋糕会偏湿润一些 掺小麦淀粉,口感会偏硬 (4)全麦粉、米粉掺多了,蛋糕会断裂 (5) 紫薯粉、果蔬冻干粉,类似于全麦粉的问题,多了蛋糕会断
小结:说白了,变换分类,除了改变味道,更多的是影响到了面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也就是麸素的强弱。 不同粉类,蛋白质含量,颗粒形态,颗粒大小,吸水量,受热糊化后的粘性,老化后的硬度……都不一样。 当天吃口感变化还不大,放置一天以后,口感的区别就来了。
3、减糖 (1) 糖太少,蛋白霜不够稳定,容易消泡 (2) 糖太少,蛋糕保水性下降,口感不够润 (3) 糖太少,蛋糕上色浅 (4) 糖太少,蛋糕更易老化,过夜后很容易变干
4、 换糖 (1) 红糖、黑糖、甜菜糖、三温糖、上白糖……种类不同,甜度不一样 (2) 糖的种类不同,里面含有的转化糖的含量也不一样。转化糖影响糖的保水性。 (3) 糖粉。糖粉容易受潮,而防潮糖粉里面掺了淀粉。
5、 减油 (1) 减油,所以多用了蛋黄。你猜,蛋糕为什么会太硬呀? (2) 减油,所以多加了水,你猜,蛋糕为什么会塌呀? 减油,几乎和减糖一样充满了魅力,忍不住就想减一减呢。但是,减是有限度的。过度的减,硬、塌,都在向你招手。
6、 换油 最常见的就是换成融化的黄油。 融化的黄油,粘性比液体油更大,而且遇到较冷的面糊后,更加不易拌匀。 除了使用热水提升面糊温度,温热的黄油,对搅拌的手法和蛋白霜的质量都有要求。
7、 换模具 (1) 模具材质 硅胶模具、纸模不仅导热性不如铝合金,在放凉的时候,热气会囤积在模具内壁,导致侧面甚至有水珠凝聚,纸模额外还有一个可能会放凉后口感变硬的问题。 (2)模具的形状和大小 模具的形状和大小肯定会影响烘烤的温度和时间,这大家都知道。 模具形状和大小,其实还会很大影响口感。一样的面糊,成品吃起来像是2种不同的蛋糕。
8、 一个方子做了7次还是失败 (1) 方子不好 (2) 称不好 (3) 模具不好 (4) 烤箱不好 (5) 人不好 ..(。•ˇ‸ˇ•。)…
这篇食谱字数又创新高,能够坚持看完的小伙伴们,感谢你们 ヽ( ̄ω ̄( ̄ω ̄〃)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