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米饺-家的味道-新增制作视频
3.1万人浏览 1303人收藏 28人做过
APP中查看更多做法
籼米粑,
为人熟知比较多的名字可能是东至米饺,饺子粑。
我们东至县龙泉镇那边叫“粑”,“籼米粑”,“仙米粑”。
有很强的的地域性,其他地方很难看到。
我在2014年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
可能也不算什么文章吧,就是介绍东至米饺的,
加上制作籼米粑的流程,发在下厨房里。
有一些人和我交流了做这个的心得,
基本上都是东至人,或者在东至生活过的。
那时我查找了一些关于籼米粑的资料,
http://www.zgtcxh.org.cn/bencandy.php?fid=44&id=2745
中国特产协会有对它来源的描述,这是2012年的时候,有人写的。
今天又在网上查了些,百度百科里也介绍了好些。
以下是2014年写的一些东西,稍作修改。
籼米粑是用晚稻米磨成的米粉做的。
晚米相较于早米,晶质特征好,米质结构紧密,透明度大,富有光泽。
煮熟后,质地细腻,粘稠度较好。(此段转自网络)
因此,好的晚米做出来的籼米粑更加松软可口。
家乡只要是过一些传统的节日,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做籼米粑,
元宵、鬼节、清明、七月半、中秋、元宵......
或者久未归家的游子,回了家,家里也总是会做上一顿。
也许这也是一种乡愁吧!
记得小时候,
农闲的时候,下雨的时候,家里经常会做粑。
妈妈会先把米洗净,放在蒸饭的木桶里蒸,
蒸7分熟后,放凉,然后让我和妹妹驮到村里的碾米店去磨成米粉,
米粉要磨得越细越好.....
(这个米粉还可以用来做粉蒸肉)
我和妹妹桂花去磨米粉的时候
妈妈会在家准备做馅的蔬菜、肉、调料、
最得人心的是萝卜虾米馅和豆角豆腐馅。
等我们带着米粉回来,妈妈已准备好馅料,
下一步就是揉粉了。
揉粉一定一定要用沸腾的开水,
因为开水会使米粉表面烫熟,变得有粘性。
粉团要揉到柔软适中,平滑,不粘手。
揉好粉后,准备一小碟菜籽油,就可以开始做了。
揪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粉团,搓成圆,压扁,
在自己的手指或者扁团上抹一些油,
这样捏的过程中不会粘手,并且会使粉团更加平滑,不易破。
捏成薄薄的碗状,
然后装上馅料,封口,捏花边。
记得那时,妈妈、桂花和我,经常围着八仙桌,开着电视机,做着粑。
我和桂花的速度很慢,
时不时就会看电视走神,
妈妈就会很无奈的说,麻烦你们的手也动一动吧......
妈妈炒的粑馅料很好吃,
我和桂花常常会趁妈妈不注意,偷吃两口,
于是,桂花吃的时候,我就会打小报告,
我吃的时候,桂花就会告发......
当我已经能够捏出不错的碗状的粑皮时,
桂花还处于初级阶段,她只能捏出一个很大的扁平的饼状的粑皮,而且很厚,
皮还经常会破......然后她就会弄点小粉团给它补起来......
我经常笑话她,做得真丑,各人负责吃自己做的......
嗯 我的妹妹桂刘花至今还不能捏出好看的米粑皮。
我的爸爸是从来不做粑的,有点大男子主义,认为这个是女人干的,
他就像个大爷一样,晃来晃去,时不时哼几句不成调的歌。
只有等快做好一锅,蒸的时候,妈妈会让他去看灶台,添柴。
大锅水烧开后,把放入了米粑的木桶,放入锅里蒸。
蒸好后的第一盘妈妈都是端给爸爸吃。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做籼米粑的那一天,
我的肚子会保持一整天的撑死状态......
等我上了高中,住校,东至县城,离家稍远了,
吃的米粑也少了一些,逢年过节才可能吃上一次。
那时三中(我的母校)附近有一家红霞米饺很出名,
我很喜欢她家的豆角馅的,
对我这个“大嘴巴”的人来说,一口一个,满满的香味充盈着味蕾。
当然比不上家里的,
东至县城那里叫东至米饺,很小,馅包的也少,
大概要二三个才能抵得上家里一个的量,
而且它的皮并不是手工捏的,而是用压板压扁的,
没有手捏的那么有嚼劲
后来上了大学,毕业,吃家里做的米粑的机会就更少了。
接触网购后,突然有天想到可以在淘宝上买米粉回来自己做。
虽然买的米粉并没有自己家磨得米粉好吃,但是也还是可以接受的了,
聊以慰藉自己的口腹之欲吧。
李大帅哥很喜欢吃籼米粑,生活在一起之后,
几乎每个礼拜都要做一到两次。
他最喜欢吃豆角豆腐馅的。
并且这个人手还巧得很,米粑做得666哦.
为着谁做得更好看,我们每次都要比一比。
好的,我想说的是,今天我们准备做籼米粑,
并且邀请了我的表哥过来玩,他说要吃20个
东至米饺-家的味道-新增制作视频的做法步骤
步骤 6
沸水揉粉团,水量要适中,要揉成不粘手的光滑的粉团。
菜谱创建时间:2014-05-14 17: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