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食中毒者!
“除了吃跟做吃的,精神基本涣散。”
厨友@是你静哥 (下称“静哥”)的下厨房首页写着这样一句话。
当被问到这句话具体是什么意思的时候,静哥解释道“因为我本人注意力不太集中很容易走神,最认真的就是在厨房捣鼓跟吃东西的时候。”
写下这句话的静哥就像个骨骼清奇的练武天才,从小钻在厨房里“瞎鼓捣”,鼓捣着鼓捣着就整出了味道新奇的贝果:桂圆红枣、黑芝麻奶酥、辣白菜、红丝绒草莓奶酪、辣椒碎藜麦、黄豆黑糖……各种奇妙的口味组合不禁让人发出疑问:这也行?
然而练武天才就是练武天才,跟做里一条条评论证实了静哥菜谱的优秀:“太好吃啦!”“看了静哥的视频爱上了贝果。”“真的又香又好吃啊啊!”“天呐怎么会这么好吃!”……
虽然已经在烤箱前“鼓捣”了六年烘焙,但静哥的分享菜谱之路,才刚刚开始。
一直都觉得下厨很有意思
只不过不喜欢洗碗
如果没有看过静哥的视频,仅仅看她的名字,说不定会觉得静哥是个善做健身餐的大汉。然而接触过之后,才知道她是个性格爽朗的漂亮姑娘。
“以前我会接一些兼职,有天我看到《一代宗师》剧组在招龙套,想着可以看明星又有钱赚就跑过去了。没想到造型张叔平不许用假发,为了造型,就把我们每个人头发剪短,烫了个徐濠萦同款爆炸头。拍完之后头发受损,我就把头发剪得很短。那段时间我经常戴棒球帽,穿T恤牛仔裤,再加上我那个性,活脱脱就是一枚男子汉,所以就自称静哥了。”
对于自己名字的由来,静哥这样解释道。这个颇有传奇意味的故事仿佛和她的厨房故事不谋而合。
与很多其他的厨友不同,静哥开始下厨的原因似乎有些“无奈”。
父母离异,小学五年级的静哥思前想后,自己收拾好行李,跨上自行车,到奶奶家和自己高二的姐姐开始了“同居”生活。
“那时奶奶常住香港,所以只有我和姐姐互相照顾。每个月我姐的伙食费还要和我平分,生活很拮据。”静哥回忆。
“一开始我们只能吃家门口的麻婆豆腐饭,但是外卖价格实在太高,我才决定自己煮饭。”
“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姐学业繁重,所以主动负担起做早餐的重任,早上五点半起床,煮两碗米粉,唯一的调味品就是虾酱。我们一边吃一边看凤凰卫视的英语节目,吃完就分头骑车去上学。”
虽然在旁人看来,那段时间对于一个小学还没有毕业的小朋友过于辛苦,但是静哥回忆起那段时间时,语气中却没有多少抱怨。
“有次吃汤粉吃烦了想吃拌粉,煮完粉之后直接用同一个锅烧油。以前判断油烧开都是凭借油噼里啪啦的声音,但是烧过水的锅烧油是很平静的,我就一直烧。再打开锅盖的时候油已经冒烟了,我抓起一碗水就往锅里倒,结果蹿起的火苗差点把我头发烧到。非常惊险。”
不过小时候的经历并没有成为静哥的负担。小时候照顾姐姐,姐姐去上大学后,家里只有自己,仍旧需要一个人下厨。
“不管怎么说,在厨房的我除了洗碗洗模具的时候都是快乐的。”
铡贝果之路的开端
静哥开始烘焙的契机,也和大多数人有些区别,让人不由得想起“陪朋友去试镜结果自己被选上”的各路明星。
“其实以前我从没想过烘焙,觉得自己就是网上那种只能烤出一摊糊了的不明物体的人。”
然而大约老天都舍不得静哥这样的“练武奇才”,看她对自己没啥烘焙方面的信心,便让朋友送了她一台烤箱,“有个朋友说家里换烤箱,说旧的烤箱给我,结果她说旧的烤箱怀了,又给我买了个新的。”
一波三折,静哥还是这样被“强制”带进了烘焙这个“大坑”。
大约确实被命运偏爱,静哥第一次用烤箱做饼干的过程被她形容为“揉揉搓搓”,第二次开烤箱是做椰蓉面包,“还是手揉的你敢信?”她自我吐槽。
而第三次开烤箱她就敢做戚风,结果当然是好的。“我第一次做,也成了。当时我想,‘哦?可能确实有点天分’,之后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模具和材料的包装在入户花园里都堆了两个架子。”
虽然涉猎过不少种类的面包甜点,静哥最爱的还是贝果,至于原因,也不仅仅是因为贝果好吃,而是因为“贝果整形的过程真的好治愈。”
为了更好地消耗自己整出来的贝果,静哥专门买了个贝果切片器,并亲切地将其命名为“狗头铡”,开启了自己的“铡贝果”生涯。
“我还出过一个连铡30个贝果的视频合集。”静哥颇为骄傲地提到。
表面看着大大咧咧,但是在遇到烘焙这种严谨的事情时,静哥内心深藏的认真细致就上线了。“烘焙的时候我可能会过分追求完美。很多人叫我卖贝果,我朋友说,像我这种追求完美的人,成品的淘汰率肯定特别高,如果真要拿出去卖的话,说不定要赔本倒贴。对于一个颜狗来说,下厨房做出来的东西光好吃是不够的,必须好看!”
事实也的确如此。静哥所有菜谱几乎都能用“脑洞大开”来形容。
辣白菜可以揉在贝果里;碱水球也可以脱离性冷淡的口味,变成芝士咖喱土豆味;冰淇淋可以是豆腐味;椰子玫瑰和希腊酸奶也很配……
而这些口味也不是静哥一个人的创造,她总是要在菜谱中为这些口味的创造者“署名”。
“我有一个脑洞很大、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朋友。有段时间我们天天脑洞贝果的口味。她毕竟忙,所以这些开出来的脑洞大多是我去实践。贝果的可塑性很强,和这些新奇的口味大概率很搭。”
那这些美味而美貌的作品最终都进到了谁的肚子呢?
“我自己吃得其实不多,因为我食量不太大。像我这种慈善家都是送给朋友吃的,求着别人吃,真是卑微博主。”
不想做普拉提训练师的室内蹦极教练
不是好美食博主
2019年大约对于静哥是很特殊的一年,3月的时候,她正式成为室内蹦极教练,而也正是在这一年,她入了普拉提的大坑。
“其实我也没刻意选择来当教练,都是机缘巧合。”
静哥自诩“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家里亲戚开了室内蹦极店,玩着玩着就完成了教练;朋友是普拉提训练师,她也被朋友拽进了这个大坑。
“就是那个把我拽进烘焙坑的朋友!她真是让我血本无归。”
身为普拉提训练师和室内蹦极教练,静哥的平日食谱也很健康,高蛋白高纤维再加上健康碳水。贝果三明治、波奇饭、奇亚籽布丁和糙米饭都是她饭桌上的常客。
然而她并非一般人印象中“绝对自律”的健身教练。
“因为运动量大,我一直奉行‘想吃啥就吃啥,但是要注意份量’的原则。毕竟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所以她的作品中也不乏栗子玛德琳、草莓慕斯、雪花酥、磅蛋糕、达克瓦兹……这类常人觉得“看一眼胖三斤”的精致甜食。
“人的一辈子那么短,想吃啥就去吃。”
大约正是抱着这种想法,静哥从2015年开始,在下厨房上传了300余张自己在厨房“鼓捣”出来的作品,既有让健身人士食指大动的无油煎鸡胸,也有让甜品爱好者心动的费南雪。
△ 酸奶南瓜派果昔碗
如果不是年初的疫情,静哥单纯的记录大约会一直持续下去。
“今年疫情期间,我经常随手拍下在加做饭和烘焙的视频,主要是想在朋友圈炫耀下自己的厨艺。没想到发到抖音后,有一条短视频小火了一把。很多网友留言问我做法,我就开始把方子记录下来。”
但记录菜谱和单纯记录作品区别很大,前者所要耗费的经历可能是后者的很多倍。
“一个菜谱多创造过程基本是构思、初步确定材料分量、具体实践操作、反复失败、找原因、确定最终分量、记录菜谱。”静哥介绍。
“成型周期嘛,有些是一次就成功,有些是翻车很多次。比如南瓜跟紫薯贝果,还有抹茶酸奶,真的做得我心力交瘁,不知道用了多少南瓜、多少、紫薯、多少牛奶和抹茶粉。我白天要上课,晚上才有空做面包,所以有时候会做到半夜三四点。有时候虽然会把方子放一段时间,最后还是会写出来。”
静哥说自己虽然写过这么多方子,但是却没有最喜欢的一个,“不好吃的方子我就不会写出来,要脸。”
虽然拍视频写方子很辛苦,然而在疫情逐渐平稳后,静哥仍旧把这个习惯坚持了下来。
“很多网友给我留言说看了我的视频心情很好,她们也要努力生活。虽然我的粉丝不是很多,但是我看到这种留言,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
事实也确实如此,每当打开静哥的视频,看着她从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冰箱里拿出新鲜食材,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便自然而然地生发。而静哥的女儿也偶尔会在视频中出镜,静哥说,她是她的小助手。
“偶尔我也会差遣她洗碗哈哈哈哈。”话虽这样说,但是静哥对女儿的爱常常填满视频的细节。最近更新的视频中,她便记录了给女儿做麦满分的过程。鸡蛋、酸黄瓜、牛肉片、奶酪再加上充满麦香的英式马芬,想不好吃都难。
△ 麦满分
虽然静哥小时候没有人在厨房陪她,但至少现在她的厨房从不寂寞。
“我喜欢下厨是因为每次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得到认同,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其实从小觉得自己干啥啥不行,唯独下厨这件事给了我很多的肯定。”
下厨对于静哥来说,不仅仅是填报肚子的手段。在厨房中,她用视频记录下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并将这种努力生活的态度分享给更多人。
所谓练武奇才和大侠,大约都要心系苍生。静哥作为厨房中的“练武奇才”,其实也心怀天下。只不过她的心怀天下,体现在每一餐、每一饭中。
“下厨房对我的意义大概就是分享美好生活吧。”
配图由被访者提供,
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