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一个全新的版块。

书与美食,一个抚慰心灵,一个充盈躯体,二者缺一不可。

三刻君每周会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与美食和生活有关,与大家一起分享精神食粮。

 

食色,性也!

一本不了(撩)解(人)也爱看的书!

 

上周和大家分享了李舒的充满了大文豪的《民国太太的厨房》,本期三刻君带来的《潘金莲的饺子》,是一本解析《金瓶梅》的吃喝杂谈,不色不靡。同样是李舒的作品,配上插图艺人“戴敦邦”的精美配图,为这本书带来了一丝奇幻玄妙的色彩。

 


李舒:复旦大学新闻系硕士毕业。好读书不求甚解,好唱戏不务正业,好八卦囫囵吞枣,好历史走马观花,好美食不远庖厨。著有《艺术巨匠赵孟頫》《方召麐》《山河小岁月》等。

 

 

宋朝乎?明朝也!

 

大宋徽宗皇帝政和年间,山东省东平府清河县中,有一个风流子弟,生得状貌魁梧,性情潇洒,绕有几贯家资,年纪二十六七。这人就是西门庆。其实这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当朝之人写当朝之事,容易受到政治压迫,家托宋朝是可以理解的。

 



金瓶梅的作者很了解北京

 

“兰陵笑笑生”是《金瓶梅》的作者笔名,也就是所谓的“大V的马甲”。那么他究竟是谁呢?据说,通过海选,有六十个候选人脱颖而出,最大嫌疑人是王世贞。他写的最多的“玉黄李子”,这个多次被提到的水果,其实是北京特产,也是皇室贡品。遵循明朝当地产当地吃的原则,无论是不是他,都应该熟悉北京、了解北京,甚至长期生活在北京的。

 


没有核桃的核桃肉

 

胡兰成说,“《金瓶梅》里的人物,正如阴雨天所留下没有洗的绸缎衣裳,有浓浓的人体的气味。”饮食亦是如此。核桃肉在《金瓶梅》中,是一道下饭菜,“用羊角(火川,意同汆)炒”。所谓核桃,不是指坚果,实际是一种花纹,核桃花刀如是。

 



羊角葱春天才有。在深秋时,人们将大葱捆好。一排排的码放在屋檐下。到了春天,老葱生芽,嫩绿的青葱弯弯的,好似羊角,这便是羊角葱。

 

为什么和尚总是有好茶?

 

《金瓶梅》中,和尚尼姑,总以茶待客。不止如此,《红楼梦》里的贾母,也索性直白地对妙玉说:“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问题来了,为什么寺庙里就一定有好茶?

 

 

茶在很久之前,就和佛教拉上了关系。一个很俗气的说法是,在佛教当中,坐禅的人需要长时间维持不动,让精神世界有所顿悟。这当然很不容易,坐禅的人如何抵抗睡意,没有咖啡,不能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幸亏,还有提神之茶。

 

潘金莲的饺子

 

《金瓶梅》里吃了好几次饺子,印象最深的是武大郎死了,小潘潘思念西门庆,特地蒸了三十个“裹馅肉角儿”,等西门庆来吃。不过潘金莲给西门庆做饺子,很可能是投其所好。

 

 

另一位李瓶儿在招待西门庆时,做的也是饺子,不过似乎比小潘潘精致得多:“妇人亲自洗手剔甲,做了些葱花羊肉一寸的扁食儿,银镶钟儿盛着南酒,绣春斟了两杯,李瓶儿陪西门庆吃。”乃至于临死之前,西门庆“最后的晚餐”,便是那“三四个水角儿”。

 

 

栗子啊,愿你永远温暖如春

 

渐渐凉薄的秋日里,如果没有暖阳,那应该有一双绒线手套或者男朋友的口袋;如果这两样都没有,只要一袋热乎乎的糖炒栗子,就什么都无所谓了。西门庆失却了李瓶儿,百般失魂落魄,晚上走到她的房里,官哥儿的奶妈如意儿便特意“亲剥炒栗与他下酒”。

 

其实女人为男人剥栗子是件很暧昧的事。要剥出一颗完整的栗子,实在费事,除了耐心,靠的自然是情意。

 

 

这是一本解读《金瓶梅》人情食味的书,翻开它,品味主角儿的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大雪无痕,掩盖的,是人与人之间欲望的纠缠。

 

点击下方图片直达购买

 

 

书乃珍爱之物,欢迎转发分享给朋友们!

 

 

 

>>戳我订购食材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