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结束了,你们轰趴完毕赶着回家时,企鹅君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深夜十二点开门,菜单只有九道👇,这是企鹅编辑部为你而设的深夜食堂。

 

你问有没有客人会来?客人还挺多的,天南海北都有。

 

- 菜单 -

 

01......炒螺蛳

02......把子肉

03 ......鸡架

04......鲅鱼饺子

05......柴火馄饨

06......卤 菜

07......肥肠面

08......卤 煮

09......砂锅粥

 

炒螺蛳

 

 

许多年后,上海人走在滨江大道时,还是会想起见识父亲拿螺蛳下酒的那个遥远的夏夜。

 

炒好一盘螺蛳,要下大功夫。先在清水里养着,滴几滴油,让螺蛳吐净泥沙。再剪去螺蛳尾壳,便于吸食螺肉,但剪少了不透风,剪多了漏风,凭的是心细手巧。

 

上海以江浙人居多,炒螺蛳融合了江浙地区的做法,或以葱姜料酒简单清炒,或再加些酱油辣椒入味红烧。

 

要吃好一盘螺蛳,又得分出高下。精于此道的高手,拈起一颗螺蛳,先吮吸附在壳上的酱汁,对着螺口轻巧一嘬,肥美螺头就挂在舌尖,鲜味尽入口中。技巧生疏的朋友,就只能悻悻然拿牙签挑螺肉,略感无趣。

 

听上海爷叔回忆:粮食计划供应的时候,肉票紧张,小小螺蛳是下酒首选。夏夜难眠,三五好友,嘬螺蛳,呡老酒,乘风凉,噶三胡(聊天)。也只有这种时候,家长们才无比宽容,任由孩子去玩闹调皮。那“嘬、嘬、嘬”的吮螺声,时缓时急,节奏分明,夹杂着孩童的嬉笑玩闹声,熙熙攘攘留在几代上海人的记忆里。

 

如果我听出你的上海口音,我会炒一盘螺蛳,倒上一杯啤酒,问一句:“旁友,螺蛳来塞伐?”

 

把子肉

 

 

济南人的豪迈,就在街边小推车的把子肉里,一日三餐加夜宵都能吃把子肉米饭。下夜班的人,肚子饿了,路边马扎一坐,把子肉米饭下肚,回去能睡个饱觉;去买醉的人,酒喝多了,歌唱累了,也去吃上一碗米饭,胃里能舒服许多。

 

取上好的猪硬肋肉,切成长方大块,用麻绳捆在一处,煮熟后酱油八角调味,炖至酥烂,肉香四溢。所谓“大米干饭把子肉”,把子肉必须配上一碗好米饭。趁热连肉带汁浇在米饭上,再搭上一块老汤浸泡的炸豆腐,或是酱辣椒,转眼间就见了碗底。

 

如果你来自倒装句的国度,企鹅君会问一句:“来了哈今天?”然后为你奉上一碗把子肉米饭。

 

鸡架

 

 

一过十月,沈阳的夜晚就瑟瑟发凉,不去夜店寻欢作乐就得忍受黑夜漫长。每到这时,都得靠一碗鸡架将人带到光明大道。

 

吃鸡架得配一碗抻面,这是后话,先吃鸡架。因为鸡架是啃出来的,面条得趁热吃,两者同时上桌,怕是只能得出囫囵的滋味。

 

 

鸡架的肉其实也不那么少,而且紧贴着骨头的肉汁味更浓。鸡架需要自己动手掰扯成块,一来吃得方便,二来也增添乐趣。至于做法,可酱可熏可烤,最妙的当是白水煮食,啃一块,蘸一下用黄榨菜绿香菜和红辣椒拌匀的佐料,感受脂肪在嘴里化开,也不是没有情调。

 

抻,动词,用手拉面团。抻面面条需要反复对折,和面时动用全身武力,七折的叫大拉面,12折的叫龙须面。一碗鸡汤打底的大抻面,续上煮鸡架时的鸡油,更能保鲜,再点少许醋,辣油,将方才没吃完的榨菜末也扫进去,头也不抬是对它的爱。

 

如果你从北方的寒夜走来,鹅君会为你端上一碗鸡架配抻面。

 

鲅鱼饺子

 

 

好吃不如饺子。

 

好吃到什么程度呢?北方的朋友经常说:今天是什么个节日,按习俗就得吃饺子。包邮区的鹅君就问:你们哪个节日是不吃饺子的?初一饺子十五饺,二月二,龙吃饺,头伏饺子二伏饺,三伏包饺把蒜捣。

 

北方朋友脾气好的就摆事实讲道理:其实我们不过节也爱吃饺子,每逢佳节倍吃饺。脾气不好的就直接要动手!动手包饺子,塞住鹅君的嘴,必须让我服气:饺子就是天底下最好吃的,比嫂子还好吃!

 

 

鲅鱼,就是蓝点马鲛鱼,个大肉多,刺少质细。胶东半岛的朋友实诚,说鲅鱼饺子是用来招待亲生朋友的。

 

鲅鱼饺子好吃就俩秘诀:一要新鲜、二要包大馅儿。刚捕的新鲜鲅鱼,剁成两半,剔骨刺撕鱼皮,刀背拍散鱼肉,剁成肉泥。取肥肉糜与剁好的鲅鱼肉泥混合,撒上韭菜、葱花、盐、油,加水均匀搅拌。煮好的饺子饱如满月,含着一汪鲜甜汁水,咬下时要特别小心。

 

如果你想尝一口夏天的海,鹅君会在闷热的夏夜,为你奉上一盘鲅鱼饺子,配一袋冰镇散啤。

 

柴火馄饨

 

 

一个久违的名字,流传于沪苏皖的寒冬午夜。

 

柴火馄饨有别于饱满敦实的大馄饨,压皮如纸薄,打馅稠如膏。包馄饨的师傅一根竹签,挑起一抹瘦肉糜馅,点在薄面皮一角,随手一握就成了型。

 

 

寒夜里,小巷路灯下支着馄饨摊子,火苗舔着隔成两边的铝锅,一边煮着汤水,一边用来煮馄饨。老式的瓷碗一字排开,撒上葱花虾皮榨菜或是香菜紫菜蛋皮,或许还有一勺猪油,浇入滚烫汤水,馄饨粉嫩剔透,便在碗中浮沉。

 

馄饨入口,如纸薄皮的皱褶温柔裹起汤汁和佐料,塌在顶端的那一点点肉馅鲜得掉眉毛。还没回过神,馄饨就喝下了肚,所以南京独有“喝馄饨”的说法。

 

城市日新月异,地道的柴火馄饨愈发难觅,那一口朴实鲜美的味道还留在岁月的梦呓。

 

如果你在某个寒夜走进我的深夜食堂,我会给你端上一碗柴火馄饨,磕一个蛋,再来一勺红艳艳的辣油。

 

卤 菜

 

 

饮食男女,夏夜拖手走长江大桥,从汉口到司门口,拐到粮道街上一家不起眼的店面,招牌上写着“饺子店”,却偏不卖饺子。那卖啥?答,卖肉。

 

店内摆着十几盆卤肉:卤鸭掌、卤鸭舌、卤牛蛙、卤肥肠、掌中宝、香肠、基围虾...盆盆卤味在暖灯下惹人味蕾怒张。

 

刚落座,老板娘就会先给每人端上一碗绿豆粥,米汁浓稠,绿豆都煮开花——无需点单,这是标配。盯着碗里想起武汉人说这里是“武昌的城市之光”,什么光,绿豆之光?

 

卤水入味,尤爱鸭舌,前端肥美弹牙,后端柔滑韧劲,两根细长触角脆生生,能嚼出声响。卤菜鲜咸透辣,绿豆粥清爽绵密,一刚一柔,相得益彰。

 

江城夏夜,美过樱花。和友人聊天,直嫌时间不够。环顾四周,邻座也如此,老杆打着赤巴,撒到拖孩,喝酒跨天,呼朋唤友的年轻人赶着说笑,鲜少见到孤坐的人。

 

如果一对老友走进鹅君的深夜食堂,卤味和绿豆稀饭双手奉上。

 

肥肠面

 

 

内陆工业城市粗制滥造的繁华一到深夜就崩盘。比如太原,没有丰富的夜生活可选,晚上骑着死飞刷街的少年,在飞累时都毫不犹豫钻进某某正宗肥肠面馆来一碗肥肠炒面。

 

肥肠就是猪大肠,面是揪面片。面团揉成鹅蛋状,用手揪成小块下锅煮。肥肠逼出的油,把揪面片炒熟,肉汁沁入面片,金黄澄亮,每一片都侵犯着你的味蕾。再接一盘猪皮炒黄豆,煮完皮冻的肉皮丁滚入多油的锅中,和煮熟的黄豆结合,佯装可以美容。

 

罢了,衣角裹着肉香的少年跨上车头也不回走远,因为,明晚还会来。

 

如果你也是躁动的街头少年,鹅君会为你续上一份肥肠面,配一盘猪皮炒黄豆。

 

卤 煮

 

 

点一支烟被朝阳大妈从呼家楼追到鼓楼,这可不是众多北京CBD下班白领中意的after party。

 

来一碗卤煮吧,北京美食荒漠里的花朵。火烧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肠、肺头剁小块,从锅里舀一勺老汤往碗里一浇,主食副食热汤一碗全包。这猪小肠必须清洗干净,不然各种料是压不住异味的。锅底也讲究,得选用大块的猪骨加花椒血豆腐辣椒大料久煮,既能辅助去除内脏异味,也是普通民众易操作的方式。

 

 

火烧吸足汤汁,肉烂而不糟,小肠酥软不腻齿。都来到帝都了也别怕什么孤单不孤单,深夜得去捧一碗,不然拿什么犒劳自己。

 

北京名人多,稍不留神就能看到个把。某次在北新桥就瞅到一个,有人拥着,个头不高,带着墨镜,可能是谢霆锋?回家路上挺高兴。

 

如果你是北漂,鹅君会为你端上一碗糯软入味的卤煮,配俩蒜,再开一瓶燕京或是北冰洋。

 

砂锅粥

 

 

潮汕人吃东西花样纷繁,挑剔讲究,到了晚上神经松弛,就想来一碗熨帖肠胃的砂锅粥。

 

生米事先泡好晾干,一颗颗圆润晶亮,下锅大火煮滚,再用小火耐心慢熬,逼得它们粒粒开花,米香爆裂,才能成就一锅绵密浓稠。

 

砂锅粥配料无数,但最经典的永远是虾蟹。软绵粥水渗入硬壳,浸出蟹黄虾膏,临出锅前下些许熟花生油,配一碟葱花香菜端上桌来,粥水还在咕噜冒泡。舀入碗里急急抿一口,鲜甜滚热,烫了舌头也不舍得放碗。

 

师傅面前摆着两排砂锅,铁勺上下翻飞,防止粥水溢出。食客的喧嚣热烈一直持续到天将破晓,煮粥师傅才舀起一碗白整糜(白粥),作为自家早饭。

 

如果你是漂泊在外的潮汕人,我会给你熬一锅粥,殷勤询问:“珠蚝过鲜,物碗?”

 

* * *

 

一粥一饭,余不一一。企鹅君的深夜食堂,希望能让你在深夜里原谅许多事。

 

所以,你还想点些什么?我们在留言区等你。

 

文 | 李茜

编辑 | 穗穗

图 | 部分来自网络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