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廿九,大暑。天地氤氲,湿邪熏蒸。时有大雨滂沱,骄阳至烈。躲不过伏日的火气,唯有一篮丰盈盛果可解烦渴。此时的果市里以饱满晶莹的荔枝卓然为首,舌头便也惦念起了这勾人馋思的津甜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时至中伏前后,便迎来了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放了暑假,长昼里,想约伙伴去海边踏水消暑,又总被明灼灼的阳光晒褪了兴致。从前家中没有空调,待夕阳西沉,暑气散去,月色清冷的短夜便显得格外珍贵。
从前吃过晚饭,会和家人围坐在院中,铺上一床竹席,摇着蒲扇,点上蚊香,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父亲呷着冰啤,母亲端出一早冰好的瓜果和糖水,一面剥着荔枝一面叮嘱着别吃太多闹肚子,不觉间便落满一碗莹白珠玉。
那时关于夏夜的记忆里,总是淌着满手汁水,吃了一肚冰甜,伴着远处的蝉声蛙鸣,无风依旧觉沁凉。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在岭南,荔枝已有两千多年的栽种历史。每年从春末始,便有早熟的品种开始陆续上市。三月红,玉荷包,挂绿,白糖罂,桂味,糯米糍……每一味品种都起着讨人喜的名字。然而早熟的荔枝品种甜味尚且不足,需等到一年中最热的伏天,荔枝果园中一片丰硕火红,灼灼若朝霞映日,那便是晚熟荔枝最肥腴甜美的季节了。
沿着一圈纹路轻捏,果壳便从中裂开,露出莹白如雪的剔透果肉。品质风味优良的荔枝皮薄而韧,果核瘦小焦细,果肉丰厚肥硕,一颗入口,甘津爽脆,从唇齿到喉头都浸了蜜似的甜。
如今荔枝不再稀有难寻,天热时吃前将其冻凉,冰爽脆甜,香沁肺腑。而饱啖鲜味之后,我们也动起了脑筋,思考品尝一枚荔枝的所有可能性。
丨食单丨
[ 荔枝蔓越莓凉糕 ]
食材 | 荔枝、蔓越莓、玉米淀粉、牛奶、白糖、椰蓉
步骤 |
1/ 荔枝果肉和蔓越莓切细
2/ 除椰蓉外的食材放入锅中搅拌均匀
3/ 中小火加热的同时不停搅拌,面糊变稠即离火,继续搅拌
4/ 在模具中刷层色拉油,倒入面糊,变凉后放入冰箱冷藏
5/ 结块后取出,按喜好切块,裹上椰蓉即可
△凉糕脱模前需冻至成型,否则切块时易碎且影响口感
凉糕如凝脂软嫩易碎,相比竹签,直接用手拈食更为合适。一块块奶白色小方似还冒着寒气,一捏便扑簌簌往下落粉。午后做一碟凉糕配茶,果味酸甜丰富,牛奶糕体醇郁滑爽,椰蓉清香细腻,勾连唇齿,满腹甜意。
仲夏里,若是被燥热扰了食欲,厌烦浓油赤酱的稠腻,也可试着将荔枝入馔,烹一道应着时令的清爽菜肴。
[ 荔枝酿肉 ]
食材 | 荔枝、五花肉、细葱、姜末、枸杞、鸡蛋
步骤 |
1/ 五花肉剁蓉,调味后放入切细的葱和姜末,加入蛋液拌匀
2/ 荔枝剥壳后挑出果核备用
3/ 将腌好的肉蓉塞入荔枝后,在开口处点上枸杞
4/ 入锅蒸熟,勾芡浇汁即可
在瓤厚而莹的荔枝里塞入肉馅,点上红妆,浇些熟汁,不多时便可端出一盘饱满欲滴的水晶丸子。清鲜果味掺着肉香,馥郁温雅,惹人垂涎。荔枝蒸熟后愈发剔透,汁水丰盈似甘露凝冰,白居易也曾赞其爽润更胜芙蓉出水,鲜甜不输染霜蜜桔。
水果熟落的盛季,还想将喜爱的果物都熬制成酱,可作果酱抹面包,或冻成冰糕,拌上酸奶,调一杯夏日果味冰饮,沁凉消暑。
[ 荔枝蜜桃苏打 ]
食材 | 荔枝果酱、水蜜桃果酱、苏打水、青柠、薄荷或迷迭香
步骤 |
1/ 在杯中分别加入一勺荔枝果酱和水蜜桃果酱
2/ 放入冰块,挤半颗青柠汁后倒入苏打水
3/ 按喜好口味放入香草和半颗青柠,搅拌均匀即可
曾经最喜欢大口大口喝冰饮,虽知道刺激胃囊易感不适,却仍会对舌尖冻到酥麻,浑身透凉的感觉上瘾。
苏打水滋滋地冒着气泡,冰块碰撞杯壁的清脆响声,嗅见香草的草木清味,青柠与荔枝蜜桃的酸甜果味比例恰好,还能嚼食到熬煮软烂的果肉。盛夏里来一杯冷饮,凉意直冲上头顶,便忍不住舒爽地打个激灵。
丨保存盛夏果味的方法丨
荔枝虽味美,却鲜味易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因此新摘的荔枝需在当日食用才可尽尝其滋味。若是过了季仍馋一口荔枝清甜,除了苦等一年之外,也有别的办法可以保存下这属于仲夏的娇贵果味。
去年厨房里尝试酿了荔枝果酒,新鲜的果香经过时光酝酿,沉淀成了醇馥幽郁的好滋味。
用来酿制的白酒味香而烈,掺入荔枝清甜后解了冲劲,入喉顺滑,酒劲也不容小觑,不胜酒力的人稍抿一口便红了脸。因此陆陆续续饮了些,到今年也还剩下了半罐。具体酿酒步骤可看 过完这个夏天,我们终于收集到5种酿酒食方。
把荔枝做成果干,往往能够保存一两年。给荔枝剥壳去核,用温水洗去荔枝肉破损流出的糖水,天气晴朗的话,可以利用阳光晒干,如果天气不好,则可以用烤炉烤干。
荔枝果味经过日晒浓缩,甜度更甚,作为日常的茶配小食嚼劲香软。儿时扒着家里的果盘总是停不下嘴,直到被长辈喝止才悻悻收手。
除了果肉,荔枝的其它部分也可用于食用。荔枝蜜历来是蜂蜜中的上品,浅琥珀色的蜜浆醇绵甜香,杨朔先生便曾为其写过文。而荔枝木因其质地坚硬耐烧,果香馥郁,常被用来作为烧鹅的木材。烧出的鹅肉带有荔枝的清香,肥美不腻。
而荔枝壳煎水服用,清热消火。“一颗荔枝三把火”,在岭南雨热交加的盛夏,荔枝吃多易让人上火不适。长辈会将荔枝壳洗净后煎水代茶饮用,汤汁浅粉宜人,甘涩温和,可解燥渴。有不擅苦味的女工在初入口的时候还是禁不住咂舌,咽下才渐感回甘。
丨一颗有故事的荔枝丨
最早关于荔枝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起初荔枝写作离支,“以其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其枝,故以名之。”大约东汉开始,才改写成今名“荔枝”。荔枝香气清远,滋味甘美,自古便是人们追捧的矜贵果品,在文人笔下更是成了稀世的珍馐。
因此也便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怀,“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的惊艳,和“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的叹腕。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曾反复诵读过的诗句,便是儿时对荔枝最初的憧憬。千里置骑啖鲜,烟尘滚滚中一袭赤焰灼灼,竟藏着玉雪肌肤的肥腴甜津,未玉齿而殆销,虽琼浆而可轶。
杨贵妃好食的荔枝究竟来自于蜀地还是岭南,迄今仍存有争论。所幸这味奢侈甘滋得以流传至今,留在了人们每年盛夏的味觉记忆中。
有着世间珍果无更佳的美誉,也曾引无数人提笔叹其丽表,俯尝甘味。一年一会的仲夏稀果,今年的尝鲜期也已迫近尾声。若是你还有更好的荔枝食法,不妨分享给我们,在舌尖上留存一夏的美好食光。
编辑︱Ling
插画︱肉肉
图文版权归中古厨房所有
转载及合作请联系【中古厨房】微信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