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为客人做过无数精美的菜,却不会做给自己。从前我只会工作,现在我想好好生活。
——頭露
你吃过荷花酥吗?
把面团擀成长方形,叠三折,再擀长,再叠三折。包入豆馅,切三刀,入锅炸制。待到出锅,花瓣层层分明,一片一片绽开,中间的豆馅是饱满的花苞。咬一口,酥到心里,甜软得刚刚好;摆一盘,莲花恬静地睡着,这是一幅古朴中国的画儿。
荷花酥
太久了,我们沉迷于西点的精致斑斓,常常忘了中餐的面点也同样自成一派。但在 @頭露 的主页上,你能看到那个古风气韵所流经的世界。
绣球包、月牙饺、四喜饺、佛手酥…平凡的面团在她手上变幻着造型与味道。学艺十年,这位专业的中式面点师炼就了一手好“功夫”;在下厨房,她想把中式面点的美与温度传递给更多的人。
烹饪无捷径,唯有苦练
頭露至今手上带着伤,下雨天会疼,太重的东西不好拿。如果一直太用力,写起字来手都会抖。这是她学面点后由于高强度训练留下的旧疾,但她说已经没那么在乎了。“只要想到自己还能做得更好,这些就可以忽略不计。”
抹茶红豆酥
十年前,她考上了普高却放弃入学,转而去学了烹饪。在走进这门专业之前,她没有半点基础,全靠着突如其来的兴趣和好奇心。
“初中的时候,哥哥在酒店里和师傅学了几手,就回家炫技,用胡萝卜雕了一只虾。我当时觉得他太厉害了,烹饪太神奇了。别人只能用胡萝卜切片炒菜,我也想和他一样,学到不一样的东西。”
正在下厨的頭露
高中三年,頭露从原料知识学起,到营养、烹调理论,再到刀工、雕刻、冷菜拼摆、热菜、面点,其中刀工就要练习两年之久。三年里,学校不断地组织学生比赛,每一次都要停课集训,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不敢偷懒怠慢,怕自己没有胜算。
“因为那时人还小,要靠老师监督。有时候也摸不清头脑,只知道反复去练,练质量练时间。那个时候的菜并没有什么灵魂可言,但的确磨练出了我的毅力。”
冠顶饺
“上了大学就解放了”是一种很流行的说法,但对于烹饪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只会比高中更辛苦。
基本功的练习强度在加倍,擀饺子皮要求300克面粉,15分钟,完成从和面到擀皮,把三十个剂子中的15个擀成皮。而大学里的烹饪比赛更多的事都要靠自己构思,对于学生而言是更艰巨的考验。
“幸运的是,我在大学里遇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教给我的不只有技能,还有许多人生的道理。是他们推动我走过了这段充满挑战的时光。”
包子
备赛的那段日子里,頭露每天很早起床,坐一小时车到酒店找师傅练习,中午再回学校练习其他项目,练到晚上11点才回到宿舍。如此每日循环,坚持一个月后,她在毕业时拿到了全国学生烹饪大赛的第一名。
2012年全国烹饪技能大赛面点组一等奖作品:大地回春蘑菇包
今天的頭露是一名中职烹饪老师,每天带着学生们重新走一遍自己当年的学艺之路。不论对学生,还是对下厨房的厨友们,她一直在反复强调一点:想做好一道菜真的没什么捷径,只能靠苦练。
竹炭曲奇
早就忘了为什么学习烹饪,直到遇见你们
頭露的签名栏写着:在家不下厨的厨师不是一个好厨师。在加入下厨房之前,她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不合格”的厨师。
“我以前在家是从不下厨的,从高中到现在,我都是一个人,爸妈都在外地工作。我总觉得自己上学上班都在厨房里,下班了难道还要在厨房里吗?”
正在下厨的頭露
去年她随手下载了下厨房的app,作为专业选手,她原本觉得自己不需要看这些。可是偶尔的几次际遇,让她发现在这个社区里,有她缺乏的、比专业技巧更可贵的东西。
在一次对外市民兴趣班上,她见到了下厨房的厨友“榆木小花生”。
“她是来旁观的,顺便给我帮忙。和她接触多了,就发现她身上有一种能量,对待任何事都有用不完的激情,光芒四射的能量!”
頭露与榆木小花生
頭露后来经常去教她做点心,渐渐地被带进了下厨房的小集体里。在温州的下厨房微信群里,她认识了很多对生活态度积极的美厨娘。
“她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光芒,对待生活、工作都很用心!会用各种美丽的语言表达爱,这是让我最感动的地方。我开始反思自己,我以前不会生活,只会工作。我曾经在酒店里做了多少精美的菜给客人,就是没想过做给自己、做给家人。”
白菜饺子
因为教做包子,頭露还认识了下厨房的杜甜夏子。頭露曾在下厨房说自己想弄个培训班,刚好杜甜夏子去上海出差,路过一家烘焙培训店,就从上海带了它们的资料回来,想着对頭露有帮助。
“她是一个很贴心的厨友,很像长辈。目前为止,我在下厨房接触到的厨娘都很好!每一个人都让我感动!她们颠覆了我对烹饪的看法。”
厨友合影
或许是十年里按部就班,太过机械,学烹饪的初衷在頭露心里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她不爱给自己做饭,也很少给家人做饭。现实生活中,她是个挺“高冷”的人,不爱与人交流,安安静静、自成系统。
“我从前不爱分享,感觉是在炫什么。后来才发现下厨房的大部分用户之所以喜欢分享,都是源于爱,我不去分享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爱,是厨友们慢慢教会我怎样去爱。”
为家人做的蛋黄酥
如今頭露会常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做饭吃。面对一桌好菜,奶奶总表现出一副“嫌弃”的样子,埋怨她做得那么麻烦,其实没必要的。但被嫌弃的她还是很开心,这是她第一次想要认真地为家人做菜。
“现在觉得学烹饪的意义,就是能为自己和家人做一顿美餐,用心做、用爱做,无关技术。”
天鹅酥
中式面点的气韵精华,值得分享
頭露在去年9月注册了下厨房,短短八个月里已经积累了一万多的粉丝量。她的饺子、包子类菜谱很接地气,被上万厨友收藏。
但其实,除了大众化的面食菜谱,她的很多花式面点作品才是下厨房里更耀眼的存在。西点的精致固然美得惊艳,但中式面点的可贵,在于它还有韵味和意境。
绣球包
頭露曾发过的作品茭白包,用菠菜汁上色,让面团裹着豆沙,形似茭白,出神入化。她说现代社会里的人们如此心浮气躁,不妨用一个作品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茭白包顶尖上的一点绿带来春意盎然的观感,端出锅来仿佛还带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小小的一盘面点,能让人在联想中瞬间心静下来。
茭白包
对于中餐的精髓,頭露很信奉一句话:无味乃至味。
关于味道,食物本身是有味道的。过分的加工,附着太多的调味料会让它失去原有的味道。所以最好的味道是保留原味,不失真。
眉毛酥
早些年,頭露喜欢吃甜,下厨爱放糖。伴随着对烹饪越来越深入的学习,她在不断减少调料的使用。
“现在看东西的角度变了,觉得烧菜越简单越好,只要把食物的本味烧出来就是人间美味。所谓无味乃至味,虽然我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我已经在向它靠近。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味道之旅,酸甜苦辣咸鲜香,应有尽有。人们怕孤独寂寞,总想多参加一些互动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孤寂。但其实只有停下来的时候,你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种味道。是苦是甜,静心而为。”
刺猬包
十年中餐烹饪的学习,对于頭露而言既是技艺的打磨,也是内心的修炼。厨友的热情让她学会了爱与分享,现在,她也想把自己的十年心得分享给更多的人。
在下厨房上发菜谱,录制教学视频上传到优酷,下一步,她计划在9月开设面点培训班,让感兴趣的厨友们又有机会亲身体验到中式面点的专业教学。
2012年全国烹饪技能大赛面点组一等奖作品: 瓜子酥
頭露至今还记得一个细节:有一天她自己剥板栗,剥了整整一个小时,感觉已经耐心耗尽了。可当饭香铺满整个房间的时候,她突然感觉找到了作为厨师的乐趣,为什么不能好好为自己做顿饭呢?
花卷
美食可以悦己,可以悦人,她在那一瞬间找到了烹饪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