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选择太多,真的是一件让人很抓狂的事儿。就说去超市买个食用油,货架上总是放满了各种包装、各种介绍、各种牌子、各种容量、各种原料、各种价格的油,放眼望去,金灿灿的一片……(丰收的季节……)

 

搞得你越来越控制不住心中那台小缝纫机,焦虑地抖啊抖,迟迟难以选择!别抖,堂主这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选用食用油的 8 个真相,让你轻松上阵。

 

01 促销的油能买,但条件是……

 

 

条件是,你买回去一两个月内就能吃完。

 

每次看到「打折」「促销」这样的字眼,就像转角偶遇初恋,总是有点儿心动。但促销的食用油可不像初恋那么娇小、含蓄,而是个个都超大瓶的那种。

 

大瓶的油开封后,如果存放不当或放太久,品质会下降甚至变质,再去闻一闻,可能会有一股哈喇味(有哈喇味儿的咱就别吃了)。

 

所以,如果平时用油少,还是买小瓶的划算;如果家里人多,一大瓶油不到一两个月就能用完,倒也可以。

 

还有啊!如果是一个人、走路、提回家,走着走着就真的很想把那一大瓶油扔了,太、沉、了。

 

02 用油,不需要那么专一

 

 

有人觉得花生油很香,就一直吃花生油;也有人觉得贵的油才是好油,所以一直吃橄榄油。

 

其实,没有一种植物油是完美的。不同植物油脂肪酸构成不同,营养特点也不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

 

如果平时一直吃花生油,下次可以换成亚麻籽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等。

 

天涯到处是芳草,不要单恋一枝花。

 

03 动物油不是绝对不能吃

 

 

动物油是多少人的爱啊!

 

可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告诉我们——

不要吃动物油(比如猪油、奶油、羊油等),因为动物油中的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很高,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

的确,因为现在不少人的饮食属于「肉多菜少」,这样的考虑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并不是说动物油就一定不好。

 

如果你平时肉、蛋、奶等吃得少,来点儿动物油也是相对合理的;如果你总是大鱼大肉,此时再强调猪油和植物油按比例搭配吃,就意义不大了。

 

这就好比天天担心雾霾会伤肺,但就是不肯掐掉手里的烟!孰轻孰重啊!

 

04 浸出油才不是那么可怕的油

 

植物油从制作工艺来看分两种:压榨油和浸出油。具体是哪种食用油的包装上都会写出来。

 

但总听有人说——

浸出油会产生铅汞残留和反式脂肪酸!而这两种物质是强烈致癌物质!浸出溶剂正己烷是神经毒素,接触极其微量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看看这叹号用的,辣到了堂主的眼睛。

 

事实上——

所以,不管是压榨油还是浸出油,只要符合国家质量和卫生标准(包装上会有食品质量安全的标志),一般都是安全的。

 

05 等有油烟了才炒菜?

 

 

晚了!

 

很多人习惯等到锅里冒烟儿才把食物丢进去,其实,这对以前烟点低的粗油来说没啥问题,但现在的食用油一般都是精炼油,烟点升高了,达到和以前一样的温度也不会冒烟。

 

如果真冒烟了,就说明油温太高啦!

 

油温太高,尤其对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大多数植物油来说,可能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食物本身的营养流失。

 

06 什么烹调方式用什么油

 

 

做菜的方式有千千万,其中的用油还是有点儿讲究的。

 

比如:

是什么马,就配什么鞍。

 

07 煎炸过的油别二次利用了

 

 

你有没有把煎炸使用过的油装起来、之后拿出来继续做饭用的习惯?

 

……

 

这个办法听起来确实节省又方便。但问题是,用过的油里会含有上次煎炸时的各种残留物质(比如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如果继续加热,可能会继续氧化,产生更多的有害物质。

 

不划算。

 

一次忍着不剁手,一年的油钱就省出来了,答应堂主,别跟那一口油死磕。

 

08 终极问题:每天吃多少油好?

 

「少油少盐」大概是继「多喝热水」之后,又一迅速崛起的网红词汇。

 

但「少」到什么量才算健康呢?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一般人每天烹调油 25~30 克,大概就是白瓷勺两勺半的样子。

 

当然了,控制用油这个事儿也不能和自己硬来,多年的习惯并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可以用一些小方法来帮助自己,比如用煎代替炸;蒸、煮、炖、焖时尽量不用或少用油;使用定量油壶等。

 

 

 

图片 | 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 网络

健康转载,注明来源

内容参考

刘萍萍:《关于用油的 10 个真相》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