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下面的场景你可隔三差五碰到?

 

场景A:办公室暖气还没修好,你不禁感叹:“天儿好冷,火锅跟冷空气更搭。”

 

 

场景B:年底工作量增加,望着堆积如山的材料你想:“生活工作压力大,来包薯片冷静下。”

 

 

场景C:团队完成了阶段性KPI,你提议:“好开心,大家吃顿好的庆祝一下吧!”

 

 

吃,是如此万能白搭。每一种心情,都有一种食物与你作伴;每一种食物,又都会连接你的记忆与情感,让你无法自拔!

 

 

今天,吃货超人作为多年痴迷心理学的二年级学生,就带你走近——吃和情绪的错综迷离。

 

情绪撩拨下的吃

 

你不是真饿,只是被情绪撩起了食欲...促成我们进食的,除了真正的饥饿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元素:压力与情绪。这就衍生出了两种进食模式:压力性进食和情绪性进食。

压力性进食:情绪性进食的一种,说白了就是就是化压力为食欲;

情绪性进食:指用于处理任何情绪——除了缓解饥饿——的进食,包括情绪愉快的时候。

当你处在压力中,大脑的HPA轴——下丘脑,脑垂体和肾上腺——会被唤醒,释放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一种神经递质),以调整你的身体来适应外界带来的压力。

 

处在压力中的你会对于甜的、高脂的、咸的食物有爆棚的需求。

 

比如,“宝妈”就是会进行压力性进食的典型人群。我的一个宝妈朋友描述过她喜欢的晚间活动:

“伺候完小祖宗上床睡觉,我唯一想做的只有在冰箱里找东西吃。吃完了前天买的鸭脖,又开了一盒蛋糕,等到该我睡觉的时候,发现已经撑得不行了。”

 

可是,这种“快速”的快乐,很快就会转化成站在体重秤上的纠结与负罪感。

 

除了宝妈,还有一类叫 “季节性情感障碍症患者”的人,也容易入情绪性饮食的坑。

比如:

一不见阳光就变成林妹妹?

一出现雾霾就变成易怒的绿巨人?

如果有以上症状,你可能有季节性情感障碍症的倾向,会在天气无常时倍感压力山大,需要更多食物的慰藉。

 

 

腾云驾雾的日子里,脆弱的玻璃心让你吃更多

 

不仅仅是情绪对吃产生影响,还有机智的商家比你更懂得如何营造氛围撩动你的食欲。

 

心机菜单

 

被精心设计的菜单,用优雅的字体、看上去极其新鲜美味的食材,以及一些被高光的关键词,比如脆、爽滑、香嫩、手作等等,通过视觉诱惑,让你看见菜单就食指大动。

 

 

心机音乐

 

餐厅播放古典音乐🎵会让你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比如觉得自己高贵冷艳,情绪一到位,必须优雅地延长进食时间。

 

心机餐具

 

超人介绍过有些网红餐厅,主打的不是菜品而是特别“上相”的盘子,有研究显示,越重的餐具会被视为越贵重,愿意为之付更多的钱💰;

 

以色列Catit餐厅的 “晒吃神盘”,让很多人慕名而来

 

心机服务生

 

据研究表明,服务人员带的热情程度会直接影响点单量。一个满脸笑容的正能量服务生,热情洋溢地与你谈天说地,会让你觉得自己很受欢迎,从而增加点菜量。

 

被吃撩拨的情绪

 

在你的胃里,其实住着第二个大脑。吃作为情绪的宣泄方式,也能带来心情的改变。食物入口后,我们很快就会产生良好的感觉——满足,充实,治愈,平静等等。这不仅仅是菜品的色香味给了感官上的刺激,更重要的是给了你心上一戳,让你产生对食物回旋式的想象与欲望。

 

 

生理层面

 

一些食物增加了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数量,比如吃糖会触发大脑内的奖励系统运作,使多巴胺递质释放增加。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就是吃糖会让你有“初恋般的感觉”。

 

另外一些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与饱腹感相关,饱的时候(而不是撑的时候)会让人有种本能的舒适感。

 

 

心理因素

 

超人整理了几个因为吃让你feel good的原因,欢迎小伙伴们对号入座。

 

唤起安慰性的情绪

 

安慰性食物与童年有着强烈的关系。在我们小时候,父母就帮我们建立了“食物↔安抚/鼓励”之间的链接。哭闹时的奶嘴,考试成绩优异时的一顿肯德基(啊不小心暴露年龄),过生日的蛋糕……我们长大后再次吃到这些,就会产生闪回儿时的幸福感。

 

 

注意力得到转移

 

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大脑一片空白地不停往嘴里塞食物,因为不假思索地吃可以转移大脑对烦心事的过度关注。

 

 

避免无聊 

 

吃是一个让人愉快的任务,考虑吃什么,寻找食物,准备食物,开吃,与别人分享食物……这些有明确目的性的活动可以让不知道该干嘛的你感觉充实愉快。

 

 

被广告洗脑

 

“电视上那个吃A牌子冰激凌🍦的姑娘显得好美好开心哦”,下雨天和什么最配的广告词你一定会填。食品企业费尽心思地策划营销,就想让他们的产品和你的情绪产生联系。

 

被情绪左右的吃,到底怎么破

 

如何才能让吃与情绪成为好朋友?食物具有安抚情绪的功能,但是有些人确实在食物安抚情绪的路上走得太远了,很有可能从朋友↔胖友……

 

 

那如何减少压力性饮食或者消极情绪饮食呢?心理学家给大家提供了几个“止饿”小锦囊:

 

正念冥想

 

 

许多人无意识地沉浸在食物中,忽略了这种吃吃吃背后自己真正的需求。正念冥想可以帮你找到并审视被遮蔽的信息:

 

首先,选一个舒服的姿势,你可以坐下,也可以躺着。

 

然后,回想一下是什么诱发了压力或其它消极情绪:雾霾天、和爸妈吵架、工作陡增……确定引起你消极情绪的时间、主题或氛围。

 

接着,看清了情绪的你,放下零食、远离冰箱,找一个缓解压力的方式,比如整理积攒的出游照片、向好友倾诉、列工作计划表……(好吧,可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压力性饮食)

 

放松身心

 

spa让你放松身心,减少皮质醇、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不会那么“饿”了。

 

你可能发现了,大部分时候,你并不是真正的饿,只是压力太大。其实面对生活工作的难题不想行动时,不一定要来包薯片冷静下,让身心得到放松的方式其实很多,你可以:

晒太阳:此方法不适用于雾霾多发的城市与季节;

穿上自己最喜欢的衣服:感觉自己美美哒;

芳香疗法:例如薰衣草香、柑橘香 、玫瑰香。

起身运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有助于减少消极心境的发生,减轻焦虑抑郁的情绪,从而减少情绪化进食行为。

 

快翻出尘封已久的健身卡,穿上美美的健身服,约上吃友,一起去健身房或户外对抗消极情绪,赶走被吃吃吃支配的情绪和脂肪!

 

分散注意力

 

 

确实没有生理饥饿又没法晒太阳做spa的小伙伴们可以试着分散注意力,比如:

安抚性咀嚼:吃点薄荷糖,口香糖,甚至直接干喝水

做手工:编织,折纸,涂鸦等等

列一份遗愿清单,然后让它实现(也是够拼啊)

侍弄花草🌿

生活和工作的琐事常会影响情绪和食欲,让我们时而胡吃海塞暴饮暴食,又因体重飙升而懊悔苦恼。跟超人一起,做个更理智的吃货。 

 

 

 

本文由吃货超人原创写作

爱美食,爱生活,爱地球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