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林木繁茂,绿意里竟藏着累累果实。在六月的寻果旅途中,不少果实还青涩,时节交替,秋凉渐起,青果转眼已成熟肥满。于是我们再次踏上寻果之旅,在这横跨近一个季度的时间里,才真正觉得厦门是一座果园。
▲华新路老别墅区里的龙眼,果子尚未饱满
▲湖滨三里居民楼下的菠萝蜜树,正垂悬于枝干上
▲人行道上成排的青芒,成串成堆伏于树梢
▲华新路院子里的牛油果,终于结成果实
它们隐匿在城市中,在习以为常的绿意里,人们往往行迹匆匆而未曾驻足细看。而果实们并不因此而停止生长,自发芽、开花到结果,历经时间的洗礼,长成又落地,完成自己生命的轮回。
秋风渐起,初夏时垂涎已久的果实们成熟了。一般市场上贩卖什么水果,就表示能在树上找到它们的果实了。
︱ 龙 眼 ︱
八月,龙眼刚刚上市,皮黄质莹、肉实核小,好不诱人;又听闻人家门口的树上结满了龙眼,遂择一日,上路探寻。
▲南华路上的龙眼树
对于龙眼树,印象最深的就是南华路的那株了。这条窄巷一般的小路,唯独那树长得高大,从一侧墙边探出头来。曾路过好几次,其枝粗冠蓬,足足有一幢楼宇大小。也因此,住在附近的人们一年里的风吹日晒,得巨树庇佑;每逢初秋之时,又结得串串龙眼。
待到八月,龙眼终于长得澄黄浑圆,一个个挤在细枝上,串若葡萄。不似市场上的那么饱满,肉质较薄而明若蝉翼。虽无肥厚的汁水,却是野生果实独特的浓郁甘醇之味。
︱ 菠 萝 蜜︱
六月,楼下的菠萝蜜形如瓜果,体积尚小。若不是绿丛中几片橙黄叶认出是菠萝蜜树,还不太能注意到果实的生长。如今,历经两个月的酝酿后,菠萝蜜已状似冬瓜。
▲湖滨三里居民楼前的菠萝蜜,已逐渐澄黄肥满
菠萝蜜树形齐整,冠大荫浓,大多生在厦门的老城区里。不是在这家门口,就是在那家的院子里。
夏天是菠萝蜜成熟的季节,但在厦门,路边自生的的菠萝蜜则需到更深的秋天才能长成,体积会膨至水箱大小。每每抬头垂涎也心有余悸:既期待能尝到门前果实的鲜甜,又担心它会否落下地来。
︱芒 果︱
若说到厦门最常见的果子,莫属行道树芒果了。芒果种子最早是由华侨带回厦门,种植于厦门的湖滨南路。芒果树是抗风树种,成功抵御了多次台风,于是逐渐发展为厦门常见的行道树。
▲路旁生长茂盛的芒果树
自六月起,芒果就开始露头了。芒果树叶片墨绿,微微波纹蜷曲,冠丛中伸出几支细如签棍的枝条,上头坠着一两只小小的青色“水滴”,那就是芒果了。
芒果长得很快,不出半个月,就逐渐成形。路边挂着的芒果多为青色,偶有熟透的橙黄。七月,满街都是芒果的香甜气味,惹得行人们纷纷垂涎驻足,欲摘一个尝尝鲜。
︱莲 雾︱
莲雾属蒲桃科,花形与蒲桃类似,皆为散开如烟花的花丝。因此在花季时,我们没能分辨出蒲桃与莲雾,直至花朵褪去,由花心的形状慢慢形成莲雾的形状才识得。譬如一个小小的佛手瓜,莹白透亮。
莲雾是南方特有的水果,市场上贩售的多为红色莲雾,而厦门本地生长的莲雾则为青白色。
在广东,莲雾又被称为“棉花果”,足以形容其纱绵的口感。莲雾水份饱满,咬一口,满口水露,清甜鲜美。不过对于初次吃到的人来说,略微有些生涩味。
︱释 迦 果︱
释迦果树则比较少见了。即便在市场上,也只有为数不多的摊位才售卖。我们找到的一棵释迦树位于不在书店的院子里,已有几个寒暑。由于是自生自长,果实较小,加上树体较高,一般无人采摘。
▲不在书店院子里的释迦果树,果子隐匿在树荫里
六月看见它的时候,树上蜷缩着黑色的释迦果,像是烧焦的黑色,应是遗留的果实。
八月再见,翠绿的叶片中隐隐透出果实的影子——竟也是如叶片般绿色的释迦果!果实高悬于梢,因其外皮形似荔枝,故又称为番荔枝。释迦果皮薄肉嫩,具有甜甜的沙质口感。
▲绿色的释迦果与树叶颜色相近,需仔细辨别才能看到
令人欣喜的是,在寻果的一路上,我们认识了许多日日相见却不相识的植物朋友们。借着这趟寻果之旅,细细观察身边的树木,才看见它们静候天光、雨水,在时间里慢慢丰茂而结出的果实——一丛绿叶下垂挂的杨桃、高悬于莲雾树旁的小小石榴果、公园旁长得不甚饱满的桃儿。
▲一丛翠绿探出头来,树冠中藏着杨桃
▲寻找莲雾树时,旁边竟倚着一株石榴
想来也正到了石榴结果的时候
▲楼下一直佝偻着一棵不甚繁茂的树
近日竟长出了青桃儿,整个夏天,厦门变成了一座果园,果子们悬于梢头,长在那棵每天都会路过的树上,而你会否放慢一些步伐,抬头看看它们生长的欣喜。
编辑|龙玲
图片︱龙玲、念念、依倩
图文版权归中古厨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