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猫斯图

学化工的段子手,兼职英语老师,已辞职在德国留学。立志挖巴别塔的墙角,会画画的音盲厨师,不提数学问题我们就是朋友。

原载于十五言社区

煎饼,是一种人类在主食方面做出的重要发明。整个亚欧大陆由东向西,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煎饼形式。日本的大阪烧包着木鱼花和牡蛎肉、中国煎饼包裹脆饼和火腿肠、俄罗斯布利尼包裹着酸奶油和鱼子酱、印度飞饼内含咖喱酱和鸡蛋、尼泊尔米饼点缀着鸡肉糊和菠菜、北非煎饼则要搭配手抓的现烤牛肉来吃。即使是远在地球那一侧、长期远离人类主流文明的美洲大陆上,玉米饼也不知在何时从玉米这种谷物当中脱胎而出,化蛹成蝶。饼,把面粉或是米粉中谷物原本的香气发挥到了极致,其特有的干的特点也极为适合长期保存。母亲烤饼;让游子带着上路,饥饿时就能从怀中取出一块家乡的味道。


  世界各地的煎饼形式,你吃过多少?

好了《舌尖上的中国》文风结束,下面进入正题。据说这两年已经有个品尝过北京煎饼果子的波特兰阿姨开始在美国推销自己的煎饼摊。希望这个阿姨的口味能够得到足够的拥趸,为中国食物在西方的扎根再添一支奇葩。如果中国煎饼想要正式进军西方世界的话,最大的难处就在于打败对方的本土品牌来打开市场。铺垫了半天,为的就是引出中国煎饼果子在亚欧大陆那一头的几位劲敌:英法德三国各自拥有的煎饼。让我们一个个来看一看这些食物和我们自己的煎饼侠之间有什么优劣比较。



波特兰煎饼大妈

德式煎饼

首先出场的是德式煎饼。但是这种煎饼的源头不在德国,而在和德国血浓于水的小弟弟奥地利。话说同属德语圈的奥地利和德国之间虽然常年眉目传情,但是因为希特勒臭名昭著的德奥合并案而使双方的合并再无可能。而奥地利人更是多少有些看不起普鲁士军国主义起家的德国人,觉得自己是一脉相承的欧洲贵胄,德国人不过是暴发户而已。那个眼光就跟皇城根儿下的老大爷说起深圳这个地方的时候也没什么区别。说实话,德国最出名的两样吃食啤酒和猪肘子也算不上是特别德国,因为它们著名的产地都在靠近奥地利的巴伐利亚州。比起信奉新教的北方德国,奥地利千年来对于这块区域的影响要大得多。德式煎饼也不例外,其中最有特色的一款就来自于150年前的奥匈帝国。



皇帝煎饼的朋友圈形式

那时奥匈帝国的皇帝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这名字太残念了,其实就是茜茜公主的老公。八国联军进京的时候奥军就是他派出的,一战导火索的斐迪南大公就是他侄子,也算是在正史上和文学界都留下了挺大的名声。这人尽管对美丽贤惠的茜茜公主极为多情,自己却自我要求很严格,不许任何皇室摆威风的情况出现。好在茜茜公主也不是那种爱慕奢华的女人。



弗兰茨·约瑟夫和茜茜公主伉俪的剧照。真人也不比演员丑

话说一天,茜茜公主发现自己的腰围有点不对劲,便唤来御厨命令他不许给自己做太好的甜点,每天上一道就够了。(总觉得饭后吃一份甜品也是够胖人的了。)晚餐后甜点端上来,茜茜公主看这撕碎的煎饼配着浓厚的果酱,觉得还是太腻了,有点倒胃口。皇帝则拿过煎饼沾沾果酱,挖苦地说道:“我倒要看看我的主厨能吹出什么牛逼来。”立完flag就把煎饼往嘴里塞。结果画外音是这样的:“这松软的煎饼像一朵云彩一般在口中绽放,蛋香、面香、奶香在咀嚼的一瞬间全部释放了出来,让我好像置身在九重宫阙中一般。新鲜的樱桃酱仿佛还带着春天采摘少女手上的清香,悠悠然从口腔进入鼻腔,和煎饼本身的滋味完全调和。第二次咀嚼之后煎饼的质地直接在舌尖上弹跳了起来,牙齿也好像被它的绵软所包围。果酱已经化作蜜水顺着味蕾滑入了我的胸膛,像一条小溪把饼的宽容也带入了我的心。这真是……太好吃啦!!!!!”平时苦行僧一样的皇帝不知为何着了魔一样疯狂吃这个煎饼。菜谱外传之后人们便叫它“皇帝的吹比(Kaisershmarrn)”,成为了奥地利在点心界站住脚跟的奠基石。

御厨并不是凭空想出的这种美食,这种厚到只能蘸酱而不能包酱的煎饼来自同样当时在奥匈帝国治下的东欧国家:匈牙利。匈牙利煎饼所使用的面糊很稀,牛奶(或是水)的含量很高,在火盘上还没有烤到定型就要取出。把果酱或是巧克力酱抹在上面,再像春卷一样包裹起来,轻轻放入口中就可以了。这种饼对于火候的把握实际比中国煎饼要求更高,如果烤得过熟导致底部脱水就肯定会黏底,涂了油也没有用。但是取出来的饼软趴趴的,特别适合包上果酱食用,确实有点棉花糖的意思。既然要对折着吃,而且口感非常的丰腴,那为什么不干脆把饼做厚呢?估计这位御厨也是想到了这一层才把特供给茜茜公主的减肥食品做得这么厚。做厚的煎饼不适合整个端上桌,所以装盘之前就得由厨师手撕或是切开,导致卖相也就变差了。


 
匈牙利或是捷克煎饼:帕拉琴科

英式煎饼

第二号人物是个头小而厚的英式煎饼(Pancake)。这种质地松软、淋上糖浆的典型英式点心在中国也已经随处可见了。在下午茶餐厅随意点上一杯斯里兰卡红茶加一个英式煎饼,就能够慵懒地度过一个下午——这样的好心情,我也是无法理解。英式煎饼制作起来也是非常简单,一杯低筋面粉、一杯牛奶、打个蛋、加勺糖和奶油,搅拌均匀之后挖一勺放在溶有黄油的锅子里两面各煎2分钟就OK了。从锅里取出之后要放果酱还是糖浆甚至是火腿片就完全是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如此方便制作的高逼格食物,自制健康早餐的栏目当然都会不遗余力地推荐。现在对于英式煎饼正名唯一的问题可能是和美式煎饼傻傻分不清楚。其实区别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只是加不加膨胀剂的问题。所有指导读者做英式健康早餐时放膨胀剂或是使用自发粉的菜单,本质上都是在教你做美式煎饼。美国和英国的区别往往就在这里:原理上血脉相连,却更进一步让事物变得更加易于接受。美式英语比英式英语发音时柔软很多,美式煎饼也比英式煎饼蓬松一些。


    英式煎饼的朋友圈形态

不过为什么英式煎饼就是死不肯放膨胀剂呢?这就要看看它的起源了。和欧洲很多美食比如奶酪火锅一样,英式煎饼的发明也和那个基督教伊斯兰教一脉相承的大斋节有关。不过奶酪火锅是修士们斋戒期间糊弄上帝用的,英式煎饼是主妇们在大斋之前糊弄自己用的。大斋节首日是复活节前的四十天,对于不信教的读者来说也搞不清楚,总之就肯定是一个星期三就对了。由于牧师会在信徒头上用橄榄枝灰画十字而被成为圣灰星期三。在这之前的一天被称为忏悔星期二,家庭主妇们都必须一边忏悔自己的原罪把家里储存的食物都吃完免得在大斋节期间变质。所有的面粉、鸡蛋、牛奶这样在中世纪值钱得不行的食物都会在这一天被做成满满一盘子煎饼(差不多也就够一人半块的)给全家吃掉。常言道“吃饱了才有力气斋戒”可能就是从这儿来的。法国人管它叫肥胖星期二,英国人管它叫煎饼星期二,说的都是这个意思。按照中世纪人的生活要求水平,大家都希望吃到实打实的好东西,哪还有心情把好好的面粉搞蓬松?再说了,英国食物哪个不是黑科技……



1949年的煎饼赛跑现场

煎饼不仅受到食客的欢迎,甚至被包装成了一种旅游产品。1445的英格兰东南小城奥尔尼,一位主妇正在家做煎饼,此时教堂的钟声响起召唤大家去忏悔。这位主妇看看锅子里还在吱吱作响的金贵面粉,毅然决定端起锅子就往教堂跑。为了防止一面被烧焦,她一边跑还一边颠勺,让饼在空中翻跟头。镇民都被这个疯狂的主妇吓坏了,随即都开始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做过火的有意思的事。500多年来,奥尔尼的忏悔星期二都是在穿着围裙的主妇们颠勺跑过街头的欢声笑语中度过的。英国各地也都有相应的模仿活动,男人们和教会助手也会出来颠一把。



2011年的国会赛跑冠军,这还是位爵爷


小神职人员也与民同乐

可丽饼

可丽饼在中国每年的消耗量可能已经直逼它在本国的数字。看着可爱的店面和粉粉的包装、加上店家的误导,以至很多国人以为这货是韩国或是日本的发明。但是人家真的是一个原产法国的美味好吗?可丽饼在西方世界的原文称为Crêpes,第三个字母上的变音符可不能拿掉,惟其如此才能体现其源自法国的高贵。其实它的出身一点也谈不上高贵。

放大视角来看,法国的国土就是大致上是一个六边形,三面靠海,三遍连陆。其中西北面的那个角伸出欧洲大陆,好像想在大西洋里面找什么东西一样。那里就是布列塔尼地区,历史上和英国不知道有多少恩怨情仇(当然和巴黎也有不知道多少恩怨情仇)。

    布列塔尼在法国的位置

这里受到大西洋的恩泽,气候怡人、温度适中,在远古时代却没有在农业上收获多少好处。人们采食着野麦和野谷勉强度日,也许偶尔还在饥饿中仰望一下天空。勉强尝试了一下农业生产的布列塔尼人成功种出了一种荞麦,并把它在水里煮烂来糊口。某人吃饱了汤却没喝完就把汤放在边上,结果给忘了。等他一觉醒来,吸收了汤水的荞麦已经变得非常肿大,而且成烂糊状。这人也觉得有点恶心吃不下去就给倒在熄灭的火堆里。奇迹这时发生了,吸收了篝火热力的石堆这时可谓炙手可热,瞬间把烂糟糟的荞麦糊变成了一张烘干的饼。那人尝尝,觉得味道还不错,这个菜谱便流传了下来。布列塔尼有一种传统大饼叫Galette,词源就是鹅卵石(galet)。


Galette的朋友圈形态

由这种大饼生发开去,法国人想到了把原料改成面粉糊、把鹅卵石换成铁板、把随意乱倒的糊糊改成用心摊薄,可丽饼就被发明了。比起德国煎饼和英式煎饼,可丽饼的厚薄和中国煎饼已经不相上下,因而可塑性更高。平时在中国城市大街小巷的可丽饼摊子里常见的巧克力、冰激凌、草莓奶油等等都是比较传统的吃法,因为其甜腻的味道而被视为饭后甜点。而包着奶酪火腿乃至三文鱼的咸味可丽饼是可以当作正餐食用的。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你可以在一家法国餐馆里点一份咸可丽饼配咖啡食用之后再点一份甜味可丽饼作为甜品……不过应该很少有人会这么挑战自己的行为。

  甜咸两种Crêpes

可丽饼还有一个不太常见的究极形态,叫做“千层可丽饼”,真的就叫mille crêpes(mille是法语一千的意思)。比起我们的千层饼反倒是更像一款千层面。当中的夹层可以是奶油、抹茶粉、巧克力粉等等不一而足,全看糕点师的需要。现在知道为什么法国被称为欧洲美食之都了吧?因为他们总是会和我们想到一块去。对了,关于可丽饼还有最后一个花边新闻:可丽饼原产地布列塔尼地区的首府雷恩和中国煎饼故乡山东省的省会济南是兄弟城市。不知道双方签订协议的时候是不是真的考虑到双方具有如此巨大的一个共同点。


千层可丽饼,抹茶味嘎嘣脆

品尝过所有这些凭一张照片就能在朋友圈里把逼格蓄满的欧洲煎饼,说到头来还是煎饼果子最得我心。大四那一年宿舍楼下稍远处就有一家煎饼果子摊,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盼望着自己三两步过去买一套煎饼加豆浆,无论寒暑皆如是。且不管这煎饼对于天津人或是山东人是不是正宗,就那一口甜面酱爆上舌面带着蛋香和葱香的满足感,就足以让人在一天里拿出抖擞的精神。人在异乡纵使看遍万水千山,总不如自己最熟悉的一抹天空。

    我对各煎饼的测评报告,不足请指教,蛤蛤蛤

查看原文